立即捐款

【Jumbo】台灣總統大選2016

【Jumbo】台灣總統大選2016

原載於《Jumbo》48.3 P.36-41
ISSUU網上版:http://issuu.com/_hkbusueb/docs/jumbo48.3

明年1月16日為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選舉,今次大選共有三位總統候選人,藍、橘、綠營各有代表,最受矚目的絕對是國民黨洪秀柱和民進黨蔡英文。但當坊間都以為今次將是「兩個女人的選戰」之際,國民黨卻在臨全會「柱下朱上」,盼藉此挽救選情。「換柱」約兩周後,國民黨選情未見起色,而10月24日的民調顯示,民進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支持度達近四成,各大媒體分析亦較看好民進黨,預料台灣即將發生第三次政黨輪替,更有人預言國民黨會在同日舉行的立委大選全面潰敗,陷入民進黨一黨獨大的局面。
十五年前,國民黨中央在未經黨內初選的情況下,以「連蕭配」迎戰民進黨的「陳呂配」,令本欲爭取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宋楚瑜脫黨參選,分散泛藍票源,導致民進黨在選舉得利。十五年後,國民黨有可能繼續因黨內分裂而重蹈覆轍,加上國民黨在兩岸及經濟政策上被批偏離民意、過份靠攏中共,種種因素都可能使它在是次大選中失去選民支持,再次淪為在野黨。

總統大選 三黨之爭

國民黨黨籍的馬英九總統執政近八年,台灣人民對馬政府的媚共態度、不食人間煙火的形象,在去年九合一選舉已作出相應的表態。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兵敗如山倒、六都選舉中只守到新北市,更在選舉後說出「是台灣人民對不起國民黨」,可見國民黨不痛切反省,改不掉老大黨之本色,還在回味國民黨黨國天下的日子。反觀民進黨在2008年大敗後,雖曾失去方向,但在這七年多已逐漸恢復元氣,在黨主席蔡英文帶領下於九合一選舉獲可觀的成績,成功挽救民進黨,得到台灣人民較大的信任。

國民黨敗選預言從何而來,而民進黨在大選中又面臨何種危機?

(一)國黨操刀 服貿黑箱作業

去年太陽花學運,促使台灣新生代本土意識萌芽,更形成一股首投族的力量,成為九合一選舉勝負的關鍵。去年國民黨立委張慶忠在立法院以三十秒宣布通過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下稱服貿協議)的審查,觸發了群眾及在野民進黨不滿,指摘國民黨媚共、黑箱作業,不滿的學生與群眾更佔領立法院以表對執政國民黨的憤怒,繼而展開太陽花學運。

服貿協議開放兩岸服務業市場,在中資企業雄厚的資源下,變相開放台灣市場予大陸企業,形同經濟殖民,損害台灣本地中小企的生存空間;反服貿人士更憂慮國家經濟將倚賴大陸,導致台灣政府需向中共卑躬屈膝。

不過,有賴當地人對台灣本地的歸屬感,民眾產生了保障自身社會利益的意慾,盡力避免外來人對本土進行侵入性破壞。面對服貿協議可能危及本土利益,台灣本土意識蔓延,不少年青人萌生捍衛本土的意念。

馬英九未有妥善處理對外貿易合作,更被指黑箱作業、妄顧台灣本土利益、漠視群眾訴求,此役加深了他不食人間煙火的「離地」形象,對國民黨選情大打折扣。

(二)「換柱」盡顯選戰頹態

國民黨總統提名選舉前夕,國民黨「A咖」人士,如朱立倫、王金平、吳敦義等拒絕參選,屬「B咖」的洪秀柱挺身而出,領表參與黨內提名選舉,欲作拋磚引玉之效,但只有她成為黨內初選的唯一候選者。而時任黨主席朱立倫被指怯戰,自知選情不利,為保自身政途,故拒絕參選。洪秀柱一直不被看好,黨內有聲音以徵召方式傳召朱立倫或王金平參選「換柱」,故中央黨部決定啓動防磚機制作洪秀柱參選總統的壓力測試,此舉被外界指是為「換柱」鋪路。但洪秀柱卻通過防磚機制,在國民黨全代會獲提名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她的民意支持度持續落後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國民黨內部及部分國民黨立法委員候選人擔心洪秀柱拖累選情。因此,10月7日國民黨中常會通過「換柱」動議,十日後召開臨時全代會正式「換柱」,徵召朱立倫參選2016年總統選舉。

整個國民黨總統提名過程曝露了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大敗後無心選戰,黨員只為個人利益,而非為政黨利益。再者首次國民黨黨內提名選舉最終以鬧劇告終,讓國民黨無法擺脫黑箱作業的形象,還有洪秀柱參選時得不到黨的後援,尤如欺負一名弱質女子,突顯國民黨見風使舵的壞黨風。

另外,國民黨在大選前九十日換將參選,需花時重新準備選舉工作,更不利選情。台灣民眾只會看到國民黨氣急敗壞、喪德敗行、禮崩樂壞,推卸責任的一面。國民黨不但失去勝選意志,更自曝其短,似乎要狠狠輸掉一場大選,才能令這百年老黨「醒覺」。

(三)兩岸政策被批親中媚共

根據2015年9月台灣《遠見》民調,就台灣民眾兩岸統獨取態進行的調查顯示,維持現狀有56.1%、贊成獨立達25.4%、支持統一只有7.7%。可見普遍台灣民眾期望維持中華民國國體,故此作為中華民國總統,務必小心處理兩岸問題,需兼顧台灣國家尊嚴與兩岸交流日趨頻繁的現實,但此卻成為馬英九被強烈抨擊的重點。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乃兩岸官方經濟合作項目之一,但它引發的服貿協議爭議令人反思兩岸越趨緊密是為了合作,還是為統一鋪路?2008年馬英九當選後,以「友善」的態度致力推動兩岸合作,包括推動兩岸直航、簽訂ECFA、放寬「小三通」政策等。但馬政府常被質疑立場親共,甚至被形容此乃第三次國共合作。台灣民眾憂心經濟及社會將逐漸被大陸化,破壞了本土常態,並擔心國民黨與共產黨舉行統一談判,讓台灣被大陸吞併。

再者,台灣近年再次興起本土思潮,雖對台獨意慾不大,但新生代對台灣人的身份認同遠超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馬英九被質疑採取親中立場,惹人反感。相反,馬英九本應以捍衛中華民國國體為兩岸政策主軸,不能讓民眾感到有損國體之嫌。身為一國元首,斷不能為經濟得益而向他國低頭。若一國之首不以保障本土利益為先,而一味讓他國經濟入侵,此舉與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無異。損害國家尊嚴的政策使馬英九成為眾矢之的,拖累國民黨選情。

(四)外交政策失敗 活路變死路

承上文,兩岸關係不只影響台灣政局,亦導致台灣在國際上的生存空間一直萎縮。自1971年中華民國為保名節而退出聯合國,繼而中共政權奪取原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後,台灣開始被國際邊緣化。1979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令更多台灣的邦交國棄台,致使台灣被孤立,2015年台灣只剩下22個邦交國。

在這外交絕路下,國民黨及民進黨執政時各有不同的方式求存。李登輝時代的「務實外交」與馬英九時代的「活路外交」原則相近,不再只承認中華民國為中國的唯一合法政權,並增進與非邦交國的實質合作關係,還積極參與國際組織事務。而陳水扁時代的「烽火外交」乃攻擊型外交策略,以游擊戰的概念做藍本,透過多次出訪邦交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並試圖加入聯合國,從而增加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曝光率。藍營外交方針乃保守的外交策略,務求在不刺激中共政權的情況下,爭取外交活路。而綠營則採取較進取的外交策略,相對下較易觸動中共神經,致使兩岸關係緊張。

可是,馬英九政府無力打破台灣外交孤立,加上未能平衡兩岸和平的外交方針,使台灣未能走出一條務實而穩定持續的外交新路向。要收拾此爛攤子,下任總統需慎重思量外交藍圖,設法令台灣免被國際邊緣化、開拓更多市場,以免貿易單一依賴大陸市場。

此外,在對外貿易政策上,馬政府亦未能令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這協定務求令台灣日後組成跨國自由貿易區,現時美、日、加等十二國仍進行有關談判。馬總統在第二任期之初已表示有意令台灣加入該談判,但至今仍未成功。現時,藍綠陣營皆有意推動台灣加入TPP,但如何不讓《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成為另一版本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並在不觸動中共政權之神經下讓台灣加入該談判,是此議題的一大重點。

但選民會否再給予國民黨一次機會,完成以上艱巨任務呢?在國民黨民望大失的情況下,可能性似乎較低。

民進黨的台獨危機

依目前所見,民進黨似乎佔上風,但它帶來的台獨危機亦有可能導致支持者流失。

中國國民黨背負着中華民國之名遷台後,以外來勢力的姿態全面統治這個只收復了四年的美麗島,國民黨以一黨專制治國,台灣被中國化,不少地方以大陸地名來命名,如重慶南路、北平路等,國民黨眷戀神州大陸,引起本地人不滿。為抗衡這個中國政黨,並捍衛台灣本土權益,民進黨於1986年成立,而當時仍是動員戡亂時期,故它以非法組織的身分成立。直至蔣經國在一年後解除戒嚴令及黨禁,民進黨才獲得合法地位。

民進黨以台灣本土意識為宗旨,主張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並爭取台灣實施民主憲政。自1989年民進黨參加縣市長及增額立委選舉後,民進黨逐漸獲民眾支持。1994年,時任民進黨立委陳水扁勝出台北市長選舉,令民進黨成為有能力抗衡國民黨的政黨,繼而在2000年陳水扁成功當選總統,實現政黨輪替。但民進黨的台獨黨綱為人詬病,不論在1988年的「四個如果」決議文,還是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皆是以台灣為中心,而非中華民國為中心,使台灣的大中華派以此針對民進黨。而民進黨的黨綱主張獨立建國,並制定新憲法,使中共認為此乃分裂祖國之主張,國民黨亦認為它會破壞兩岸穩定局面。而陳水扁執政時,亦提出「一邊一國」論及中華民國是台灣的概念。此外,2015年9月30日民進黨籍的台南市長賴清德在市政府會議上連續三次說出「我主張台灣獨立」,亦引起社會再次關注民進黨的獨立主張。

2014年,民進黨40名黨代表連署提出終止凍結台獨黨綱,黨主席蔡英文「冷凍處理」議案,將爭議延後解決。2015年9月19日的民進黨全代會對「凍獨」未有結論,但以兩岸定位須尊重台灣人民決定,及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為兩岸政策的主軸。國民黨以此呼籲選民在2016年大選棄投民進黨,以免再有台獨總統出現,及指出若國民黨失去立法院三分一修憲否決權,將令民進黨獨大,並推動更改國體。台獨議題可令民進黨失去對追求統一穩定或維持現狀的民眾,亦即中間派民眾的支持,對民進黨而言是隱性炸彈,故必須慎重處理。

兩黨以外的第三勢力

台灣媒體以「政黨比爛」形容當地政局。國、民兩黨固然有實質支持者,但亦有民眾認為兩黨沒有實質政績示眾,只會互相中傷和抹黑,而他們作為選民只能逼於無奈地從「爛橘子挑一個」。換言之,這部分選民的投票心態是出於對其中一黨的不滿,而非支持一黨的政策或政綱。

現時的政局難以改變,甚至有可能惡化至一黨獨大的局面,因為上述提到今年國民黨選情不樂觀,國民黨在總統大選以至同日舉行的立委大選都可能面臨全面崩盤的危機。而一直以來,台灣的傳統小黨,如新黨、台聯等,皆缺乏人力和資源與國、民兩大黨比拼,意識形態上亦按傳統的統獨派分類,歸邊藍、綠營,難以突破現時局面,發展成能與兩黨制衡的大黨。

反服貿風波演變而成的太陽花學運可謂是一個分水嶺,驅使台灣年輕族群正式離棄國民黨,亦令社會上多了新派的「第三勢力」,即由公民組合分裂而成的時代力量和社會民主黨等。他們以「超越藍綠」的旗號展開世代改革,吸納年輕人的支持。儘管這股勢力當中有政黨表示與民進黨協調,是否能真正做到超越藍綠仍是未知之數,但此勢力象徵年輕活力和破舊立新的衝勁,值得多加留意。而事實上,九合一選舉亦證明年輕人的影響不能忽視,除了百萬首投族外,亦出現年輕新面孔參選,而民進黨推出「青年議會」及「民主小草」等計劃,提升青年的政治參與程度,以上種種都狠摑了國民黨的老人政治一大巴掌。

現時「第三勢力」固然不足以影響總統選舉,其力量有待壯大,但他們在立委選舉的表現仍值得期待。「第三勢力」崛起,從公民抗爭擴大政治路線,跳進建制框架,有如香港的傘兵在本月參選區議會的情況。港台兩地的青年大概所想略同,盼望有新朝氣改變現時政治困局,一方面雖未對形勢感樂觀,但另一方面在心底裡卻充滿期望。本港區議會選舉完結後,讓我們一同期待明年的台灣總統大選及立委選舉。

浸大編委 Facebook Page:www.facebook.com/busu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