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點解反DQ動員不到選民?(續篇)

點解反DQ動員不到選民?(續篇)

「逆權」系列電影裡面,總會出現這種人 – 政府在電視說什麼他們就信什麼,他們總是覺得那些爭取民主的人在搞事、覺得搵食緊要、覺得政治好複雜。這些人你和我都不會陌生,我們每天都會在家裡、辦公室和朋友圈子遇到。我們必須接受一個事實,就是他們在社會佔的比數不少。

前文《點解反DQ動員不到選民?》拋磚引玉,有不少討論。前文描述的「大眾」是指那些沒有特別強烈政治立場,可能投票或不投票,沒有特定的堅定支持對象的市民。我們可以叫他們做中間選民,這個中間的意思可以是溫和的淺黃、淺本土、淺藍,或者完全沒有傾向的那種。

討論過程中,有朋友提出一個重點是我沒有提及的——法庭判決。中間選民基本上還是相信法庭的,所以處褫奪六名立法會議員席位的案件被法院判決確定之後,大眾更會覺得褫奪議席是合理的。儘管劉小麗和梁國雄正在上訴,但公眾印象已經確立。到目前為止法院還是一般人心目中的中立球證,還是會信服判斷結果,有了法院判斷,反對褫奪議席的民氣弱了不少。

另一個有不少朋友討論的題材是雨傘革命的影響。雨傘革命的挫折,對於兩類人影響很大-第一類是中間或淺黃市民。他們本來同情雨傘革命所以支持,可是雨傘革命的挫敗,令他們對抗議帶來改變的可能性失去信心,結果一是選擇逃避自由(escape from freedom),接受獨裁統治的現實;一是走向犬儒,不單覺得做什麼也沒有用,而且會覺得還在努力的人是戇居的或者為了好處、有些人不反抗所以是全部人是抵死的、反抗的人無力量所以也是抵死的,總之就是酸溜溜。

其實我認識的很多最堅實的民主派支持者也彌漫著一種強烈的無力感和迷惘,更何況是比較接近中間光譜的市民?

第二種人是中間選民的相反,是激烈的一批。他們在雨傘革命或旺角騷亂中投入最大的熱情、付出的代價最大,所以挫敗感最強烈。他們很容易覺得被出賣,而且他們鍾情的激進派系,有的內鬥分裂,有的被中共褫奪參選權,有的選上了但被褫奪議席,他們對現實的忿怒可以理解。而激進派和民主派的分歧和不信任,則加深了他們被出賣的感覺。他們對民主派的選情反應冷漠,可以理解。

公道地說句,其實這次補選,很多本土派有名有姓人物也有出來幫手或幫口,如果說本土派一定會唱反調是不公道的。

未來很可能還有兩場補選,這仍然是單議席單票制,單議席選舉就是要取得最大份額的支持,尤其是中間選民,他們一念之間,往往是勝敗關鍵。在絕大部分單議席單票選舉,候選人要勝出的話,便必須最得選民的最大公因數,換句話說,是激烈不起的,那跟比例代表制相反。

所謂的反 DQ 作為一個議題,最需要的是被褫奪議席的受屈者。這方面九西和新東真的很困難,因為被褫奪議席的梁游是否出面,效果也是矛盾的。即使梁天琦有支持新東的范國威,但梁天琦得票率愈高的選區,范的跌票率也最嚴重,這說明了民主派補選兩面不是人的困局。

單議席選舉,如何打動中間選民,除了 hardcore 政治議題之外,真的還需要多管齊下,不論是民生經濟議題,還是名人效應,或者爭取選民同情,抑或地區組織,每個範疇也重要。

在這個獨裁全面進場的時代,我們或許會見到很多人的冷漠或犬儒而失望,這些人我們每天在家裡、學校、辦公室、街上不斷遇到,但最後要加入他們還是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我們有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