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代貼) 政府的謊言 -- 南大嶼山只有50個中一學生??

南大嶼山的中學教育需求問題
一位居住梅窩的中學教師

在南大嶼山原區升讀中學的訴求,其實一向存在,只是聲音主要來自弱勢社群,當局可以採取充耳不聞的態度,又或搬出一些不全面的數字,讓問題一直拖延。近年不少外籍人士遷入大嶼南,對要求原區升讀中學的安排,更增添了多元的聲音。

要明白大嶼南的教育安排問題,必須要先了解大嶼山的地理和交通概況。

大嶼山面積為香港島的兩倍,其中群山聳立,即使近年進行了多項公路改善工程,各地點之間的往返都需要經過頗不容易的車程,若遇上惡劣天氣,更有潛在的危險。現時大嶼山北部由於興建了新機場的關係,政府已把東涌發展成新市鎮,但大嶼山南部則仍舊維持其故有人口分散的鄉郊特色,由東南部的梅窩開始,沿嶼南路往西行,途經的主要鄉村有杯澳、散石灣、長沙、塘福、水口等,至石壁水塘後越過羌山才到達西面的大澳。

若由大嶼南前往東涌,則需要在散石灣和長沙之間的東涌路出發,翻越大東山和鳳凰山的交界伯公坳,路程既遙且高,更不輕鬆。

若由大嶼南前往港島,交通時間和費用的負擔均頗為沉重。於梅窩開出的普通渡輪平日單程船費 $ 13,船程1小時;而高速渡輪則平日單程船費 $ 25.5,船程半小時,於中環登岸後須轉乘其他交通工具才可前往目的地。

若由大嶼南前往長洲,可由梅窩碼頭乘搭「橫水渡」渡輪,單程船費 $ 11.1,船程40分鐘,每隔兩小時才有一班次開出,甚為不便。

由於交通上的不便利和費用高昂,學生是否能夠選擇原區升讀中學便顯得十分迫切。除大嶼南外,位於梅窩鄰近的小島坪洲亦情況相約,過往位於梅窩的新界鄉議局南約區中學未被殺校之前,坪洲的莘莘學子亦多數前往梅窩升讀中學,故大嶼南這個分區傳統上是包括坪洲在內。現時坪洲的子弟則與大嶼南的子弟有著同一命運,每天需虛耗大量交通時間和費用才得以繼續學業,且損失了參與正常課餘活動的學校生活和成長機會。

根據本年度大嶼南和坪洲各小學的學校概覽及其他網上資料,有關的學生人數綜合如下:

梅窩學校 杯澳小學 大嶼山塘福國際小學 坪洲聖家小學 總計
小一 27 20 38 20 105
小二 23 18 41 15 97
小三 25 24 34 22 105
小四 23 29 22 32 106
小五 30 33 21 41 125
小六 30 29 21 37 117

由上表可知,未來六年在大嶼南及其鄰近居域升讀中一的學生人數,大致維持在一百人以上,以現時公營中學的班級結構,理應在大嶼南開設一所每級至少三班的中學,讓學生可以有原區入學的選擇,而這所中學每級更應起碼有一班以英語為授課語言的班級,以方便為數不少的非華裔學生及適合以英語學習的華裔學生。

現時政府公佈每年受影響的學童只得五十多人,其實只是指在梅窩和杯澳兩所小學其中參與升中統一派位的人數,當中並不包括自行報讀直資英文中學而不參與派位的非華裔學童。因此,真正有升中需求的學童數目是每級約一百多人;若由中一級算至中六級,則不能原區升讀中學的人數便有六百五十多人了!

現時位於梅窩空置的新界鄉議局南約區中學,是現時可供開設大嶼南中學的唯一選擇。該校興建於80年代,是供30班使用的舊式標準校舍,若重開成為服務大嶼南及坪洲的18班中學,誠然課室可能略多,難免被好事之徒垢病為未能善用空間。不過,一方面在教育改革和推行新高中學制之下,30班的舊式校舍其實已不能真正容納30班的運作;另一方面,梅窩的唯一小學梅窩學校是建於1939年的古老村校,現時正面臨苦無擴展空間的困擾,很多的改善措施如興建禮堂、圖書館、保健室、輔導室、或分組教學以配合日益增多的非華語學生等均不能展開,該校的教學亦因地方不足而受限制。若重開南約區中學後,可讓梅窩學校遷入與中學共用校舍,不但可善用資源,對梅窩的學童成長更有莫大裨益。

相關文章: 梅窩家長有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