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就初中中國歷史科第二階段諮詢的意見

進步教師同盟
2017年11月28日

1. 就中國歷史科(中一至中三)第二階段諮詢稿,進步教師同盟有以下意見。

2. 諮詢稿仍以政治演變為主要學習部份,並表現出一種國族史觀,同時又明言以培養學生的國家民族責任感及歸屬感為課程目標,這樣的框架,再放諸當前社會氣候,將置本科學習於政治爭議之中,耗費師生心力。

3. 要改革國族史觀的流弊,務須明確區分國家和政權,並研習政權和人民的關係和互動。諮詢稿中「政治演變」的概念,容易被理解為帝王將相的傾軋,而並未觸及政治制度怎樣影響人民生活,怎樣形塑歷史的核心問題,殊覺可惜。此等核心問題作為綱領貫串課程來學習,亦可免卻中國歷史繁瑣重複之譏。

4. 學生的情意發展,包括對國家民族的責任感和歸屬感,需要自由選擇及長期培育,即使列入課程目標,也必須聲明不宜輕率評估,否則容易淪為造假,情意培育適得其反。諮詢稿並未列出評估的部份,在課程綱要定稿中應該正面回應不當評估的憂慮。

5. 諮詢稿加入香港史亦值得肯定,對引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有積極作用。研習歷史,務須客觀分析和評價史實,因此,課程亦不應自限於「香港自古以來皆為中國的一部份」的說法,而可以容讓學生以史料為據,作出思考和探討,香港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特別在近代至現代所擔當的角色,亦應屬研習主題。

6. 詳近略遠的原則是符合歷史的學習原理的,不過,證諸當代歷史,政權為了執政黨的利益,經常挪用甚或篡改歷史以維持其正當性,中國歷史的學習為政權覷覦,已經歷歷在目,並非杞人憂天。針對這點,不限於官定歷史,不以一黨私利為界,尊重史實,尊重辯難論證,尊重人文價值,應在課程綱要定稿中明確肯定。

7. 提供全面而均衡的資訊,讓學生分析及評價,是爭議教學的不二法門,亦適用於中國歷史科。培養學生思辯能力和批判思維,尊重事實,尊重歷史,應該是本科的最高原則。真正堅實的國家意識和歸屬感,不可能由預設結論和只會歌頌光明面的學習所培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