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考生的臭香港,失傳的香港節

考生的臭香港,失傳的香港節

DSE歷史卷有一條題目,借七四年黃玉郎的漫畫《臭香港》,叫考生評價六七暴動後殖民地政府的管治。

由於年代越久遠,記憶越模糊,所以有人提起殖民地的事,很容易便聯想起八、九十年繁華盛世的情景。但對歷史發展稍有認識的人也知道,憑一個高度概括、刻板的公眾印象,不足以說明一個時代的前世今生,亦無法準確捕捉社會各階層的處境和精神面貌。精簡的描述只是必要之惡,一般人輕易就能掌握和運用,而且易生共鳴,特別在中共威權下,慨嘆今非昔比,用作比較者,難免是九七年前的風光日子。

然而,對一個地方有真感情,不會止於自豪,不會止於對她的優點感興趣,還希望深入了解她黑暗或不光彩的一面。我相信歷史教育背後的精神亦一樣。而設計這條題目的人似乎亦有這種想法,故不避其爭議性,更頗花心思,找來黃玉郎一本不太有名的舊作封面,作為引子,實在很值得人欣賞。

中大歷史系何佩然教授在接受明報訪問時提到,六七暴動後,港府推出不少文娛康體活動以安撫民心,其中一個例子是香港節。剛巧我得到一本1970年的小學教科書,其中有一頁談及香港節。有興趣的朋友可從中了解當時殖民地政府如何論述香港節的出現(另一頁談香港工業威水史),以至它的行文方式如何去政治化,達至愚民效果。

當權者是不會有權不用的。六七後的香港,民智未開,政府受的制約有限,以教科書洗腦這些招數,很易用得著。九七過了廿載,種種跡象顯示香港會變得更保守更專制,政治環境更惡劣。鑑古知今,起碼讓我們有更多認知和心理上的準備,迎接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