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中国为什么没有真正意义的农民工歌曲?

和菜头说:“听到第17遍《爱情买卖》,终于听出发廊味来了:当初是你要出来卖,你卖我就买。”“第十八遍《爱情买卖》听完,周天逆运,心脉自断,吐血盈斗。以后,我的人生里再也没有过不去的坎了。”
但《爱情买卖》怎么了?旋律多好听啊,怎么就那么多人看不上它呢?是因为跟港台歌曲大相径庭,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吗?我觉得这才是属于草根的歌。

在我到过的所有地方的酒吧里,歌手优先唱的都是英文歌曲。在曼谷的夜晚,我看到有泰国人唱歌跟广播播的似的,听不出一点口音,把一群喝酒的白人又鼓掌又跳舞的,伺候得很爽。但既然是这样,他们何不回本国听呢,当地特色又何在呢?
我觉得酒吧就要有本土元素,泰国的就应该唱些泰国特色的,湘西就应该有山歌,北京的就应该操着京片子,香港的就应该有粤语老歌,上海就应该加入吴侬软语。当我看到凤凰古城酒吧里的苗家少年纠结地唱着英文歌,我真想说孩子,这歌不适合你。

但为什么酒吧都对英文歌的那么热爱?
我认为这是一种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英语国家的国力强势,导致文化上的强势,唱英文歌就似乎更牛气了几分。同样,为什么城乡结合部气息的歌曲再好听,总是不少人鄙视?这是对乡村的歧视,觉得一沾上那种感觉就土。但干嘛那样?乡村歌曲在美国是一个专门的曲种,还有排行榜呢。

之前跟人讨论过,中国为什么没有真正意义的农民工歌曲?一遇到节日就临场攒出来、歌词恶心死人的主旋律歌曲不算。一是工人没时间精力,也没兴趣买乐器写自己的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二元结构的社会已经形成一种对乡村的巨大歧视,包括很多农民工本身,对沾上乡村的,内心就已经打了叉,想尽快抛离。

最后说一句,慕容晓晓的歌,除了《爱情买卖》,很多都很好听。我就喜欢这种乡土味足的。我还嫌口味不够重呢。这里有不少。http://www.1ting.com/player/1c/player_351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