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為何要佔領——回應一位遊客的提問(二)

為何要佔領(二)

1.

到了近代,工業不再是運轉經濟的主舵手,隨著消費活動增加,零售、服務、貿易和相關的輔助行業均迅速增長,帶動標示經濟的數字直線上揚。在香港和很多亞洲地區的主要城市一樣,因地利和身份之便成為了「金融中心」。當一個地方的經濟活動增加,銀行和相關的金融業務亦會隨之而蓬勃。人們賺得的錢,首先是基本衣食,然後就是形形色色的消費,剩下來的呢,總要找個地方擺放,又不好放在家裡任由賊子或火災奪去,於是都把錢放在銀行了。

當大量的錢在特定的機構手中,由幾個特定的高層控制,事情就變得危險。就如同武力掌握在某些暴力份子的手中一樣地危險。

武力能搶奪資源,因此古時戰國亂紛呈;文明人成立政府,政府之內有紀律部隊和軍隊的武裝力量,目的就是為了與武力抗衡﹣不管是外在的還是內在的要搶奪資源的武力。武力在社會內只能由政府轄下的組織擁有,其餘運用武力者為不合法的行為,這樣的制度危險的地方是,它必需時時劇刻要人民去自覺地檢查政府的武力是否運用恰當,資源又是否恰當地分配。民主制度的設立令人民能用投票去制衡政府的武力,表面上政府受到牽制。一旦沒有牽制,所有武裝力量都會為了保護已有的權力和資源而不擇手段,即使它的名稱是政府﹣1989年的天安門的事件就是血淋淋的例子。同時,就算是有民主制度的美國,當有人發出反對政府聲音,一樣會被暴力對待:2011年,在美國加洲大學戴維斯分校內的警察拿著胡椒噴霧,在聲援「佔領華爾街」的示威學生面前五寸把他們的臉噴成橙色然後將他們抬走。這就是武力/權力不平衡下的危險。

掠奪資源最明顯的模式就是戰爭。比起人吃人的原始部落,現代人發明機器、炮彈和原子武器,令搶奪更為快捷和便利,也同時掩飾了良心的不安感。不過後來人們發現,戰爭雖然能直接地搶奪資源,耗費的資源卻太多;戰勝的一方也只能奪到被戰火蹂躪的荒蕪土地﹣這樣的做法太愚蠢,也不合符成本效益。所以在二次大戰之後,聰明的人類簽定了合同,各國之間要盡量避免武力衝突。不過有學者預測,因為資源爭奪的加劇,第三次世界大戰是無可避免的事;這我們姑且不論。

重點是,錢作為資源(食物、能源、土地等)的交換單位,大量地掌握在銀行手上,其危險不言自明。銀行是「私人」擁有,為了追逐利潤而運用金錢,任何行為也不用向任何人負責,也沒有任何道德的約束。銀行的絕對權力來自人們一直相信銀行——以至其他財金機構是「賢明」而可信的——儘管如前所述(見:為何要佔領(一)文末尾段),銀行也不過是個玩得很大的騙子。有對沖基金公司賄賂非洲某地的村長,以低價買去原本屬於農民的地皮,佔有所有的土地後把生產的農作物價格大幅抬高,當地農民再沒有其他食物選擇,但同時也沒有足夠的錢去買食物,於是「饑荒」出現,貧窮的人首先餓死;對沖基金的投資者得以坐享30﹪的回報。坐在冷氣房的辦公室內的人操作這樣的交易,桌上是業績報告的圖表,螢幕上是公司股票的價格;被遮掩的現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