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楊千嬅與香港八十後的懷舊情緒

楊千嬅與香港八十後的懷舊情緒

上個月楊千嬅演唱會大賣,令楊千嬅再次成為城中熱話,小弟日日都有朋友在 Facebook 轉貼楊千嬅 MTV。起初小弟認為「楊千嬅現象」只是市場炒作,但當小弟再想深一層,小弟發覺 「楊千嬅現象」和香港八十後的懷舊情緒 (Nostalgia)有關。

根據維基定義,懷舊情緒指對過去的憧憬,通常是理想化而不現實的,經常和一個溫暖的童年回憶、某種遊戲或者珍貴的私人物品聯繫在一起。楊千嬅的歌藝一般,演技頂多也只是中上水平,但由於楊千嬅的歌是陪伴一眾香港八十後長大,加上她「大笑姑婆」形象深入民心,所以大家對楊千嬅愛護有加。縱使楊千嬅歌藝演技和鄭伊健一樣千年如一日,但大家都會以「楊千嬅唱歌好有感情」,「楊千嬅啲歌詞好啱 feel」為她辯護。現在楊千嬅成為丁太後復出開 show,而當年的中學生已長大成人並有一定社經地位去為楊千嬅造勢。天時地令人和令楊千嬅成為不得不提的集體回憶外,更成為八九十後投射懷舊情緒的對象。

再者,楊千嬅未成為歌手前曾為註冊護士,大家想不到她為了選秀可以放棄自己專業。在這個專業大過天的年代,沒有人會為自己夢想而放棄自己錢途和安穩生活。從另一面來說,楊千嬅的選擇反映出那時社會空間較高,大家可以有空間放下專業資格去追夢。相反,現在社會空間收窄,社會流動力低,專業已經成為安穩生活嘅保命符,所以現在大多數八十後為生活寧願讀多個牌而不去追夢。小弟認為,楊千嬅之所以成為八九十後投射懷舊情緒對象是和當今令人窒息的社會氣氛息息相關。

小弟認為,楊千嬅再次大熱不並是市場炒作的結果這麼簡單。楊千嬅再次大熱是一個警號提醒我們要認真分析解讀八十後的懷舊情緒,並反思香港社會空間如何被收窄, 否則香港墮入怪圈繼續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