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波蘭電影《獵肉者鄙》反思人性弱點

波蘭電影《獵肉者鄙》反思人性弱點

在香港頗難有機會在戲院看到波蘭電影,第4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播放了其中一部《獵肉者鄙》Spoor ,早前在柏林电影節獲得銀熊奬。滿以為藝術作品居多,原來電影也迎合觀眾口味,無論節奏及電影語言,都十分緊湊,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展現社會、政治、經濟及宗教層面,既有深度又不失娛樂成份。電影中亦充滿大自然景色,動物的悠然生活以及被獵人殺害的殘酷畫面。

《獵肉者鄙》由退休女工程師兩隻愛犬失蹤說起,她居住的山區村落正在打獵季節,她在尋找愛犬之際,到處反對獵殺動物。聚居附近的獵人包括查案的公安局局長,逐一離奇死亡,整部電影圍繞著揭開這個死亡之謎,與觀眾鬥智,未到最後部份,幾乎沒法猜中誰是兇手。

直至結局,導演安妮茜嘉賀蘭(Agnieszka Holland)也是open ending , 警方追逐疑兇的最後一個鏡頭全黑fade out , 然後fade in 一場夢境作結。這部電影既不是偵探故事,也不只是環保份子反對獵殺動物,它集合多種戲劇元素自成一格,讓觀眾有較多思考空間。看完這部電影,你會不期然思考的問題是,到處虐殺動物的獵人卑鄙,還是為動物報復的兇手殘酷。

安妮茜嘉賀蘭是波蘭重量級導演,曾跟隨奇斯洛夫斯基撰寫電影三部曲其中《藍》的劇本,並且是波蘭電影大師華意達及贊祿西的助導,她執導的電影每每對政府、社會作出批判,而《獵肉者鄙》對弱肉強食的人性批判更深,導致悲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