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嶺大退聯論壇II發言(三)筆錄

嶺大退聯論壇II發言(三)筆錄

嶺南大學第二次退聯論壇 
2015年3月4日總結發言

鄭少君:差不多時間,我簡短些,論壇到這兒,希望大家嶺南人認真地審視這一票該如何走,可能二零一五年我們嶺南大學還未能一人票揀我們的學聯秘書長,這一點大家都(聽不清楚)爭議性,但這一票如何選擇時,我覺得,現階段,或下星期,是最重要的一個議題,希望今次關於退出學聯或留在學聯的一些良性參與或討論可以,大家都可以好好珍惜。唔該。

周韋樂:這場應該是公投前最後一場論壇,在嶺南大學。大家可能覺得退聯理據不夠充分,甚至覺得我們沒有理據,覺得舉證責任在關注組,但事實上學聯一直只說他們的理據對,有甚麼問題,普選秘書長有甚麼問題,但他們從來沒和我們解釋過,到底我們為何留在學聯?為何教院不用但我們要?如果說退聯的理由不充分,其實留在學聯的理由直情是沒有的。團結?退聯就不可以團結??那為何教院、珠海、恆商不入學聯?三個月來,學聯只公開幾份文件了事,來hea我們,是否要我們每年搞一次公投你們才肯認認真真地考慮這個問題呢?是否一定要踢一踢先郁一郁呢?究竟嶺南大學學生會還應不應該留在學聯?我相信大家心中有答案。

柯凱齡:大家好,剛剛兩位都說了,今次論壇應該是公投前最後一次在嶺南大學搞的公開論壇,但未來我們還會在hall有不同的hall visit做宣傳,有宿舍論壇。有興趣的宿生或非宿生,我們會在十一點舉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來和我們傾偈,如果今日未能反映意見的,也可以到時再來和我們傾,我們是很歡迎的。

有幾點想公開。同學意見,學生會必須尊重也當然會尊重。零散意見,我們可能在這個大範圍的情況下我們未必收集到,所以我們需要不同的溝通途徑,盡量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學生會從來不是離地的組織,我們從來都是建基於同學的選票上,我們做的事,基本上是需要根據同學的意見,同學的同意才可以做到。所以我們這一屆學生會希望開放外務組給同學參與,我們會每個sem搞兩次問政大會,而我們接下來三月尾會有一次會員大會,四月會有問政大會,歡迎同學參與。

我們也公開承諾了,我們會定期公開可以公開的學聯文件。有同學說我不相信學聯會公開文件,也不相信學生會會公開文件。我歡迎同學公開質疑我,也讓我不斷反省、檢討自己工作的不足。如果你不相信我會公開,我歡迎你來參與學聯的會議、學聯周年大會、學聯常會等等,都是開放給會眾參與。同學有興趣,我們歡迎同學上來一起表達意見,若認為我表達得不足夠,也歡迎持不同意見的同學上來。

幹事會也受代表會監察,今年有代表會也有幹事會,我相信我們這一屆的代表會同學也會很盡責地監察我們的工作。我們每個月會交一件工作文件,闡述我們的外務工作,我們這份文件也會through mass mail和在民主牆上公開,也希望除代表會同學,廣大會眾也可一起監察幹事會的工作成效。如果我們做得不足夠、不好,我們也希望同學可以公開提出我們的不足,再加以改善。至於過去不成功,是否等於現在不成功?我相信歷史自有考證,我希望同學可以投我們信任的一票。多謝。

岑敖暉:大家都知我很長氣,現在已差不多七點,我也不長氣,簡單做幾點總結。第一點,學聯其實是社會的縮影。社會運動有高低起伏,有沉寂的時期,有熾熱的時期,學聯從來就是這些社會現狀、社會氣溫、社會對於不同議題的關注程度的一個反映。

第一點是為何我會反對退聯,為何我覺得不同的學生會應該繼續利用學聯這個平台、繼續留在學聯,有幾個原因。第一,我也說過,社會運動、社會改革的推進,從來都需要時間,從來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到,也非一朝一夕可以達成到。大家都知道社會運動,社會對於政治的關注,對於社會問題的關注,從來不是永遠保持高漲,不是永遠保持這樣高昂的士氣,永遠會有高低起伏。而有個聯會、有個制度、有個平台,讓不同院校學生會,即使經歷社會的高低起伏,即使經歷學生換屆,都依然有個制度、有個資源去保障、確保不同院校的幹事、院校代表可以有個平台、有一個機制、有一個渠道,去繼續參與社會運動,繼續推動不同議題的發展,包括政改運動、包括高等教育的議題、包括其他和民生有關的議題,例如全民退休保障,例如水貨客,例如社區經濟等等,這些議題都可以有個恆常制度、恆常渠道去推進到,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如果在學生會外務的層面、學生會的層面,一個聯會、一個制度,其實是分擔及減輕學生會外務的工作。剛剛周同學都有問,為何退出學聯,學生會幹事會多了外務工作。其實很簡單,在學聯這個平台,可能Katherine也未經歷過,但我自己也經歷過做常委,之後做秘書處,很多時發掘議題、見到一些議題時,我相信很多學生組織幹事都有個感覺是「嘩,這議題這麼大,無從入手。這議題這麼大,如何令同學關注?」(學聯)就有個平台,讓不同院校的幹事、院校代表、學生會幹事,一起去傾,一起揼個campaign,才可以在院校層面發大到,才可以在社會層面發酵到,政改議題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政改議題的推進,雨傘運動的產生,或者公民提名在社會上推廣,或罷課的出現,我相信是好例子。

第三點,為何不以議題式合作,或像教院般,我相信這是牽涉到責任的問題,因為有制度、有資源、有知名度、有社會影響力時,其實我相信作為參與者,作為成員團體,某程度上必然是要付出一定程度的責任,包括恆常參與會議,協助推動這些議題。如果傾得埋、有共識,就一起推進;如果傾唔埋,就各自院校自己去搞。

第四點,還是那句,政治問題,政治解決。如果是政治路線不同,政治有紛爭,或者是對於決策不滿,其實應該進行討論,經濟問題,大家有何不同看法,著重討論及大家有何不同看法,著重於討論,政改問題、政治問題、抗爭模式、抗爭問題,如果你覺得舊的那套唔work,如果你覺得舊的那套行唔通,就一起想一想,傾一傾,共議出一個真正的,香港人下一個世代所要走的路,民主運動的定位,民主運動要的身位究竟是如何,這我相信才是解決或推進現行問題的方法,才可以真正指向現行問題的方向。

(論壇完)

截圖:朝雲facebook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