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建構和諧社會 - 誰的和諧?

近日多個民間團體趁著回歸十周年之際接二連三舉辦論壇討論香港近十年來的人與事,吾等對公民社會興趣濃厚之異類自當七嘴八舌,其他人則熱切期待於歌舞昇平的回歸假期盡興一番。

觸及「建構和諧社會」這主題,我想起近日的學生報情色爭論,亦想起文化保育,隨後而來的例子更是多不勝數,但至為重要的其實是建構和諧的背景:為甚麼我們要和諧?我們要誰的和諧?我們要追求怎樣的和諧?

為甚麼?

十年前,我們甚少聞見「和諧」竟也是一種訴求,正處於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的港人對於「追求和諧社會」簡直就是摸不著頭腦。短短三四年間,香港經歷了很多,社會矛盾迅速加劇,七一事件被視為民權被喚醒來對抗指令式政治及資本主義的轉捩點,但亦被當權者視為「破壞社會和諧」的高潮。內地政府口中的「平?」「和諧」就如當年總理的一句「查找不足」被香港政客及傳媒硬生生的引入,更被上綱上線為我們的核心價值。

誰的和諧?怎樣的和諧?

「和諧」這價值的確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港人講求實際,絕不會動輒上街示威影響社會?定,我們這種追求經濟繁榮的極端資本主義動物自必然希望能夠和諧?定地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下尋求共識解決紛爭。可是,近年入口的「和諧」概念則為一言堂下萬民朝拜的行政主導。那麼現在我們所追求的究竟是那種「和諧」呢?

無聲的大眾‧發聲的小眾

近來中大學生報編委的行動被視為小眾挑戰道德尺度的滋事分子,投訴聖經內容以彰顥制度荒謬者亦被打成異類小眾,跟明光社等以維護社會道德為己任的人相互對立。控辯雙方不斷利用不同的渠道發聲,整個社會迅即進入情色道德爭鬥。無聲的大眾以八卦心態閱讀事件,一知半解地靠邊站,甚至被發聲的小眾利用為自己繼續揚聲的理據。這種社會紛爭模式近年屢見不鮮,就如天星皇后的文化保育,亦如政制改革。

部份當權者建構和諧的思維乃追求一言堂家長式的強制和諧,追求和諧被拿成目標,掃平小眾的反對聲音便是手段。然而,真正理想的和諧模式其實是以和諧的手法達致解決紛爭的目標,而這種和諧手法便是透過大眾在互信基礎下的理性討論,透過共識解決紛爭。

CIVIL EMPOWERMENT

誠然,「理性討論」一詞亦是近年被社會大幅濫用的廢話經典之一,但其背後理念往往忽視。要令大眾能在互信的基礎下進行理性討論,一個公平公正的討論平台是十分重要的。就如現今政府政策明顯向著地產商傾斜,民眾既然無法感受政府的誠意,民權便無法確立,亦自然無意進行甚麼無謂的意見諮詢交流。

民權重要,民智亦是和諧理性討論不可或缺的條件。無聲的大眾單憑八卦雜誌報章的偏頗報導,胡亂靠邊站,他們即使願意站出來發聲亦只會為事件添亂。傳媒在這裡實在有責任以中立的角度為讀者提供資料,好讓讀者自行判斷,他們所提出的意見才會有助於理性的討論。

現實總是殘酷的

筆者一廂情願,天真地構想這和諧社會的烏托邦藍圖。回心一想,既得利益集團勢力持續擴張,官僚集團由上而下行政主導的傲慢思維根深柢固,無聲大眾普遍工時過長飯碗不保,甚麼民權民智頓然成為天荒夜談。

這種無力感,總有一天會令筆者心灰意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