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為了政改,中學生可以「去到幾盡」?

「睇通」︰

閱讀以下關於「學生罷課」資料︰

學聯與學民思潮計劃罷課抗議人大常委會月底就政改 「落閘」,學民思潮發言人黎汶洛透露,學民計劃就罷課草擬一封家長信,會請參與罷課的學生轉交家長,甚至收集簽名,希望藉此方便學生向家長解釋罷課背後的 理念。他又說,理解中學生罷課成本較高,部分學生若未能參與全日罷課,亦可在放學後加入集會,或在身上佩戴象徵物品,以示支持罷課理念。

學聯秘書長周永康說,若人大常委會對政改的決定不包括公民提名,學聯將採取罷課行動,罷課時間約在9月中下旬。他說罷課會先由大專開始,中學罷課則會是第二或第三波行動,下周將就行動與教協開會商討。

黎汶洛說,草擬家長信的理念來自2010年反高鐵集會時團體的做法,當時團體提供信件讓員工向僱主請假,希望僱主能允許「快樂抗爭」。對於首日罷課,他暫時希望有大約60至80名中學生參加,如有100人已算理想。至於已升大專的學民思潮成員,料有50至60人會在大專罷課。

他強調,學民思潮會向參與罷課的學生解釋清楚權責,例如參與的學生或有可能被學校指為曠課,甚至記過,希望學生能自己衡量風險。

黎汶洛說,學民建議就算部分學生未必能全日罷課,亦可以有其他參與模式,例如放學後主動到集會會場響應、參與集會,另一可能是效法反對國民教育科時的做法, 呼籲教師、家長、學生穿著黑色衫或戴上黑絲帶回校。黎指當時教育局亦要求校長點算戴上黑絲帶回校學生數目,相信做法可顯示有多少學生有罷課傾向,能給教育局一定壓力。

黎汶洛說,學民近日與學聯頻密會面,初步計劃罷課的學生會在一間大專院校參與集會,但未定地點,強調會「罷課不罷學」。

資料來源︰明報,2014年8月24日。

「諗通」︰

為了政改,中學生可以「去到幾盡」?

開學了,很值得再思考這個問題。

所謂「去到幾盡」,自「狂舞派」電影開映後,不少人就不同層面事情,開始問自己︰究竟我可以為這件事情(或理想、或責任、或人物等),付出多少?

就政改而論,個人觀感而言,開學一天,不覺得整體中學生可以「去得很盡」。

也許,自己有錯,畢竟只是開學一天。

不過,如果自己所見的是事實,不禁會想問下去︰為什麼,中學生不會「去得很盡」?

是因為中學生政治冷感?
是因為中學生感到此事與個人生活關係不大,無須關心?
是因為中學生根本就是可以接受這個方案?
是因為中學生覺得爭取無謂?
是因為中學生不想太激進?
是因為中學生希望努力讀書,不想分心?
是因為中學生覺得自己年少,不愁沒有時間爭取,無須太急?

我覺得,以上原因,皆有可能。不過,其實,中學生世界,只不過是成年人世界的倒影。看成年人想法,可能不難見到上述原因呢。

「寫通」︰

有哪些因素鼓勵中學生積極參與社會運動?試加以解釋。

就上述題目,一般同學不難想到一些「因素」。不過同學就是須要了解其中兩個重點︰

第一,記緊「因素」(factors) 並非「原因」(reasons),即是說,同學須了解「因素」多涉及歸納、概念化過程,以至所寫出來內容更顯出一種高層次表現。

舉例,就上述問題,同學可以將「因素」歸納成「社會氛圍」、「教育制度」、「傳媒影響」等,再加以解釋。講到底,其實要寫好「因素」,並不困難,主要還是看同學能否刻意「包裝」觀點而已。

第二,就是關於「社會運動」的定義了。在此,似乎「社會運動」不是泛指中學生在社會參與的活動,如果意思是泛指如此,可能賣旗、參加校外比賽,也可被歸納為「社會運動」。

那麼,「社會運動」究竟是什麼?這方面,同學仔要多思考,不然,最後可能整題答案,也有離題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