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自己香港自己救 — 追求「自立」非獨立

自己香港自己救 — 追求「自立」非獨立

佔領行動落幕接近一個月,相信各支持者都趁這段年尾時節反思、總結、探討,尋覓「雨傘運動」的後續行動。筆者覺得,下一步,應該追求香港的「自立」。

尋求「自立」,超越政治掙脫現有框架的制肘

「泛民」落得「兩面不是人」的境地,正是順從現有政治框架的惡果。這些政黨及社團(民陣)熱衷於框架下的「選票」、「議席」、「支持率」遊戲,於是天天遊行大喊「我要真普選」吸引支持,但「雨傘運動」發生後立即龜縮免得罪「和理非非」;這邊廂嘲弄建制派「蛇齋餅糉」和「成功爭取」,那邊廂樂不彼疲地搞「工展一日遊」和掛橫額。「兩頭唔到岸」,自然「兩面不是人」。

佔領行動,正正示範了跳出現有框架的後果 — 喚醒民眾、震撼政府、鼓勵集思,凝聚行動,三個月內民間的民主進步超過過去三十年。

「自立」,就是在各個領域擺脫政府、中央、財閥過去二十年製作的框架,為各領域帶來「雨傘運動」在政治層面般的震盪。

這些領域,包括日常生活、民生政策、經濟、教育等;各式「自立」行動,其實已經有苗頭,只待市民大規模支持 — 簡單如支持良心小店、抵制中資銀行、爭取海水化淡、「光復」上水、民間民主教室、用網上媒體而非維穩報章,均為例子。

各領域「自立」,帶來「協同效應」增強震撼效果

「雨傘運動」規限於政治層面,猶如集中攻城門,只要政府官員集中人手死守,市民難以突破;而且政治層面的行動,未必適合全部支持者,等同浪費支持力量。

從各方面尋求「自立」,等同拉闊戰線,並且開闢新的攻城手法;官員人手和板斧有限,不能一一對應,終自曝弱點讓人民攻堅。

超越政治層面行動,可以令政府以外的框架擁護機構(大財團、藍絲企業等)受壓,為盲目支持政府欺壓市民的機構換來惡果。這些懲罰對大機構可能不會帶來巨大衝擊,但因此獲得額外營收的本地小企業,就大有增強聲勢的效果,促進發展。

推廣不同的「自立」行動,亦讓選擇多元化,吸引支持者自選參與;參與者能按自身興趣和能力選擇,參與程度和投入度應會提升,有利運動長遠發展。

營造框架以外的更佳選項,框架之疲弊更明顯

一次「雨傘運動」,政府與建制派就被「現形」,出現錄音機高官、豬一樣的議員、為錢出賣良知的藍絲、踐踏法治的黑警。試想若類似行動在其他領域催生,社會各界「牛鬼蛇神」無所遁形。

「自立」提供框架以外的選項,使市民減低對框架的依賴。五毛喜歡說「若不是中央關照,你們這些港豬....」或「你們靠內地吃飯,怎能反對內地」?這些歪論難以清脆地駁斥,是因為「瓜田李下」,有理說不清。假如經濟「自立」成功,大增香港從中國以外的外匯收益,又或是原材料「自立」,透過工廈式農業減低內地食材入口,到時候任五毛再瘋癲,也難以含血噴人。

「自立」比「獨立」及「本土」更深遠

坊間不少社團提倡政治「獨立」,又或是加重「本土」論述。老實問一句,要是今天香港獨立,又怎樣?水從東江來,錢存中國銀行,中港通商頻繁,不會因獨立而改變,香港咽喉依然被中國緊緊握著。

至於「本土」,出發點很好,但程度低,主要涉及資源運用,資源來源和開發著墨不足,依然脫離不了內地和政府大幅牽連。

「自立」,以「香港有能力自力更生,不用時刻依靠內地和政府制度」為出發點,追求糾正現時香港與中國過分牽連、以及過分依賴政府供給的根源問題。一旦撥亂返正,香港將大有喘息空間和發展自由度。

「自立」運動有前車可鑑

兩個例子。第一個,是甘地提倡印度人民拒絕入口英國棉布,重回古時印度自己種棉、家家戶戶在家紡紗織布。結果英國對印度貿易額大減、觸發英格蘭紡紗業低潮,印度反客為主牽扯英國,催生獨立的本錢。

第二個,是香港。沒錯 — 自五十年代起,香港雖然資源貧乏,但從未低頭乞求英國施捨,憑自己的能力累積財富和資源。五毛當然會說這是中國的關照,但別忘記直到1978年,中港基本封關,那至少證明香港的確能自立,不用過分依靠某一方。

「自立」暫時是一個籠統的概念,而且某些策略需要小心施行,效果也需要一段時間再能顯現。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香港不應懼怕踏出第一步。篇幅有限,「自立」的其他方面將另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