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700市民撐起小販夜市文化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多年整頓下,小販排檔已經少之有少。領匯在去年12月開始壓迫碩果僅存的上水彩園小販夜市,從封天橋到暴力驅趕,令小販被迫減少擺檔日數。為了讓市民認識小販的歷史及文化,彩園夜市小販在上周日(4月27日)舉行了「撐起小販夜市文化日」,約700名市民到場支持,一眾小販讀出聲明,要求成立香港首個小販夜市。活動中還有嘉賓講及兒時與小販互動的經歷,帶出公民意識的重要,亦有講者批評政府做法無理,並談及人民使用公共空間的權利。

承認小販價值 設立熟食夜市

十多名彩園小販在活動上讀出共同聲明,指出國際法早已確認小販有自主營生權,而且世界各地政府也設保育及發展區,反觀香港政府則大力取締小販檔。聲明亦指出無牌小販的出現正正是因為政府在1970年代開始停發及收回小販牌照,「小販靠自己雙手養家、為街坊提供深宵暖餐,最終竟被當成盜賊一般對待」,香港的公共空間被私有化,結果小販、街坊同樣受害。他們要求當局停止打壓並承認小販的價值及權利,同時重新發牌,規劃香港第一個小販熟食夜市。

P1040352

多元活動展現多元性

小販們唱出創作歌曲《小販》,「搵餐晏 搵啖飯 我地要三餐」,唱出他們「開檔」的辛酸及要求。同場還有街坊教其他參加者廢物利用,將原本被掉棄的舊報紙以及舊衣服製成筆筒及環保袋,循環再用,傳遞「轉個形式,繼續保存」的意思,同時反映民間智慧,展現小販的多元性。「一人一相撐小販」活動則收集市民與小販車的合照,讓街坊支持化為實際行動,撐小販繼續開檔,向政府表達市民的意願,亦有展版介紹香港鄰近地區的小販文化。

舊物再用環節 (9)
圖:舊物再用環節。

公民與順民

活動請來本地兒童故事創作者「雄仔叔叔」講故事。雄仔叔叔講述他的真人真事,他指出在作為顧客的他,曾因為看見警察來追便以為自己吃麵也犯法,盲目服從權威的他在小時候就如順民。直到二十多年後,從「牛雜姨姨」在面對小販管理執法時只輕輕問了句「賣埋呢串先,得唔得呀?」,他才恍然大悟「原來係有得傾架!」,因為公民的力量很大,當做公民的時候便要找方法與權力機構對峙,這就是公民與順民的分別。

小販有難 各方支持

豐富活動尤如小型嘉年華,小販欣姐表示很高興看到很多人來到支持小販文化,亦很滿意這次活動的成果。欣姐又指其實以往很多人光顧,但自從被領匯打壓而搬往橋下後,很多街坊也不知道他們轉了位置,令客人減少。欣姐希望透過是次活動讓市民重新關注上水小販的處境,以及加深對小販文化的了解,行動的最終目的就是「重新開檔」,不需要好的位置,只要能讓小販們擺賣維生、讓老一輩有寄託。

自少在上水長大的街坊黎小姐覺得小販文化日很有趣,因為展示了很多小販車,即使平日能看到小販車,也不能如今次活動一樣跟它們近距離合照,如此近距離接觸小販是難得的經驗。黎小姐又謂活動不只有上水小販,亦有邀請油尖旺區的小販及市民,讓大眾對小販的興趣及認識更高更廣,做到「市民撐市民」。

張同學(中)
圖:張同學(中)

有大專學生張同學將畫作送給小販們。張同學住在粉嶺,與上水鄰近,之前不時也會光顧彩園小販。她與同學們最初是因為要做功課,才開始認真了解小販議題,但短短兩個月內便感覺到領匯、房署、警察等對小販的打壓愈來愈嚴重,感慨上水不知不覺間失去了社區特色,「看見彩園商場在領匯改造後,雖然亮麗了,但商場內的店鋪大多是連鎖經營,失去原本街坊的人情味。」故此,張同學連同其他關注小販處境的同學創作畫作,以手掌印拼出一條路,代表小販們爭取夜市的路上有他們作伴,以示支持及鼓勵。張同學同時希望政府不要再口說發展多元產業,行動卻不斷打壓多元。

營生是權利

活動主持阿草是非常關心小販動態的志工,他表示在活動前收集到2,000個簽名支持小販,彩園小販亦將簽名連同投訴信寄到政府部門,但卻沒有收到正面回應,而且現在的情況更嚴重,有任何要求或理由亦不獲受理,照拉可也,即使求助區議員及立法會議員亦沒有回應。他指面對政府及領匯的不理會,其實小販的角色很被動,因此嘗試將居民的支持通過活動表達出來,向政府表達「營生是種權利,世界上很少地方會像香港般不理一切地打壓小販」。

編輯: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