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窮人的抱怨

11月12日,朱凱迪在《明報》刊登了悠長假期十年祭﹕自由人 面對生命目標明確。內有以下一段:

『更令人振奮的是,那位剛剛才說銀行只得二十八元的廣播界新貴,轉眼又去了瘋狂買書看電影
捧偶像睇話劇——分明是要在眾人面前狠狠地將金錢與生活質素的幻想連結斬斷。(這下我想起,早陣子在本報刊登的觀塘基層生活報道後,有人在網上留言反問為
何那些窮人還抽煙和生孩子。)』

唉!這位朋友的感性似乎淩駕了理性。

那位廣播界新貴,根本沒有把金錢與生活質素斬斷。他的金錢都去了買生活質素!我想他沒有埋怨政府,令他不同能有生活質素之餘,又可以有一定的儲蓄--他的財政狀況,是他的選擇。

如果一個窮人在「抽煙」或「
儲錢」中選擇了前者,便不要抱怨沒錢。抱怨的結果,是令人覺得這個人沒努力嘗試改變。不是說窮人沒資格享受生活,但要享受便要付出代價!

如果一個窮人在「生孩子」或「儲錢」中作選擇,便有討論的餘地。若認為生孩子是一對夫妻應付的責任,又或是一次無奈的意外,還可以抱怨;但若生孩子只是不加思索的放縱,那又另一回事。當連自己生活都成問題,卻還生下大堆孩子,似乎倒是不負責任的行為--那些孩子是可憐的,但卻不是他們的父母!

當然,若談及的是,一個窮人努力工作,卻得不到應有回報,則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