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苦獨傳書:反國光石化,一場將持續與跨界的反污染行動

(編按:上月,苦勞網與香港獨立媒體,在台灣桃園舉行了一場兩個媒體內部的工作坊,討論雙方的組織形態、定位等,希望大家能互相參考、互相啓發。會後雙方建議以每月交換書信的形式,交換兩個媒體的關注議題,以及社會的政治形勢。獨媒四月份傳書「在中國發生的白色死怖」已刊登, 歡迎大家到苦勞網閱讀觀光。)

陳韋綸(苦勞網實習記者)、孫窮理(苦勞網特約記者)

百貨商場周年慶期間所釋放的各種促銷方式,總會吸引蜂擁而出的搶購人潮。2010年11月13日,正是周年慶割喉戰最白熱化的階段。從看不見尾巴的地方開始,百貨公司的大門前,綿延了一條近萬的人龍。不過,這個為數可觀的群眾,並非衝著限時下殺折扣聚集於此。眼前所見的這些人,或醫生或詩人、或教授或學生、或家長或孩童…有的在天色微亮之際,便從南部北上。譬如25輛載滿彰化芳苑鄉阿姨與阿伯的巴士。還有500多名來自麥寮鄉的居民,光是搭車,就得舟車勞頓地耗上半天的時間。這些人額頭綁著黃色布條,上頭寫著:「顧性命。」

是什麼威脅著一群人的生命,逼得他們非要出來抗爭不可?答案是國光石化。



石化業,台灣產業「過去」的火車頭

1957年,位於台灣高雄市楠梓區的第一座輕油裂解廠開始運作,生產乙烯等等石化基本原料,還有由乙烯出發製成的塑膠、橡膠、纖維等塑化產品石化產品。回溯台灣60年的石化工業發展歷史,從資本與技術需求低的加工業開始,向上完成逆向整合,至今總共興建了六座輕油裂解廠,目前還有四座正在運作中,而台灣的石化工業,特別是下游加工業,曾為台灣贏得「雨傘王國」、「成衣王國」等等的名聲。

「石化業對於台灣經濟發展…」等等的貢獻,這樣把GDP與石化業產能掛鉤的詞彙,成為台灣政府支撐國光石化開發案的基本論調。2008年,國光石化的開發單位,決定將以填海造陸的方式、在台灣中部的彰化海岸,興建石化園區,預估斥資至少4000億新台幣。這個開發案,將包含台灣第8座輕油裂解廠,每年生產240萬噸乙烯。然而近年來石化業的下游,早已經移往中國,而乙烯等上、中游原料與產品,主要也以外銷為主。目前台灣石化業所呈現的面貌,是一個高度資本密集的產業,所占GDP不過4%。當行政院工業局曾在2010年9月,花費新台幣300萬元,於台灣平面媒體刊登「沒有石化業,哪來的輪胎/牙膏/雨傘」半版廣告的時候,苦勞網記者孫窮理便以「長官,請成熟一點,好嗎?」「長官不懂廠商的心,那就糟糕了」,破解了這枚遮蔽事實的煙霧彈。

霧幕後方,就如一位居住在後勁「五輕」旁的教授所說:是「石化重災區」。

石化園區集中的雲林與高雄,原本都是低度開發的農業區。對於這些地方的居民,一方面業者承諾就業機會,另一方面政府卻強行徵收土地。然而,就在輕油裂解廠一座接著一座依平地起之後,汙染問題也一個接著一個到來:養殖業者的魚塭,因為酸性落塵,「魚都死光。」昔日盛產的西瓜與花生,如今「撥開都是爛的。」居民身體承受著健康風險,膀胱癌與乳癌致死的比例,高出台灣其他地區約10倍之多。2009年時,環保署檢測結果顯示,台塑公司的高雄仁武廠內,水質與土壤中所含的氯乙烯,超標30萬倍。氯乙烯是國際癌症協會認定的致癌物,對於肝、腎都是很大危害,而且一旦進入土壤,毒性將會停留在土壤,百年不散。此外,輕油裂解廠的工安問題頻傳,也讓周圍居民不堪其擾。

隸屬於台塑公司的六輕,是世界最大的單一輕油裂解廠,它的位置,就在雲林麥寮鄉,有人將它比做「突出海岸的王國」,這是一個2600公頃、每年吃水1.4億噸的石化園區,更是台灣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2010年七月,六輕接連發生兩場大火, 2000多個憤怒的居民,圍廠抗爭,要台塑給一個交代。

反國光石化,社運升級

對於4個月後的萬人反國光石化遊行,這兩場大火,好像實驗中的對照組,搶先印證國光石化開發案的未來。對於運動,有著升溫的效果。

反國光石化運動包括了輕油裂解廠周圍的在地組織與環保團體,關注農業的青年行動者,都市的環境工作者,環保線的媒體工作者,還有藝文創作者等等。環保團體主動參與環境影響評估會議,與開發單位進行專業上的攻防戰。此外,環團並發起「全民認股」的行動,希望把國光石化預定地附近的溼地買下來,並且以「公益信託」的方式經營,實際上則試圖將這些一起買地的「小股東」,轉化為環保運動的參與者。青年下鄉從事田野調查,回到校園,又積極從事串連與組織的工作。

最先吸引大眾對國光石化污染問題注意的,就是它的填海造陸工程,將會造成現在為數只有80幾隻,已經被認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中華白海豚」的棲地消失,導致它們的滅絕;政府對於反國光石化運動局勢的應對,從最開始行政院院長吳敦義「白海豚會(為國光石化)轉彎」說,至今鬆口「生態環境優先」,這些,都是被逼出來的。

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台灣的環境運動,把力氣集中在環保署召開的「環境影響評估會議」裡,由於法律規定,這些由各種「專家」(占三分之二)與政府代表(占三分之一)組成的「環評委員」對於重大的開發案擁有「否決權」,所以如果能夠在這個會議裡,把「環評」擋下來,就可以阻止開發,但事實上,在龐大的政治壓力下,這個「由環評會議決定」只是一個型式,實際上還是背後的政治力量在做決定。

在這種條件下,環保團體沒有辦法發揮社會運動的影響力,但是這一次國光石化的環評,突破了這個格局,大量的訊息透過各種管道流傳出去,引起了大眾的關注,加上在這之前,台灣各地發生粗暴的徵收農地,以及中部科學園區,在法院已經宣佈「環評」無效,而開發單位及環保署居然無視法院判決、繼續動工的事件,對於政府毫無節制的開發邏輯,引起了民怨,也使得環保的群眾增加,去年11月13號,「反國光石化」大遊行,吸引萬餘群眾參與,來自彰化、雲林地區,與來自四面八方支持環保的人士各半,「反國光石化」的民意,已經讓政府無法忽略。

一場將持續下去的反污染抗爭

明年3月,台灣即將舉行總統大選,在選票的壓力下,在民進黨執政期間,在任內大力推動國光石化的總統候選人蘇貞昌、蔡英文(參考:「幫蘇貞昌想起國光石化」),承認過去的錯誤,並表態反對國光石化,為了不想失去「環保票」,又要保住贊成開發的選票,總統馬英九用模棱兩可的政治語言表態:「國光石化廠址,應外移至水深10公尺處(距離海岸約3公里,參考「看國光石化的環評和政治」)」,環保署也提出更嚴格的溫室氣體排放標準,這無疑大舉增加開發單位的成本與施工難度。這其中的算計,便是使業者放棄開發,如此一來,馬英九便可在損失最少選票的情況下,步下這難堪的台階。這一切,在本(4)月21日的環境影響評估會議上,非常有可能實現。如此一來,政府也逃避了反國光石化運動「重新調整產業與能源政策」這個更為根本的訴求。

台灣反國光石化運動,就更為深層的意義而言,應是反對開發主義對於石油資源無限制的使用。政府現在的回應,未來如果就結果論而言,就像是毫無誠意的詐降,而無論最後國光石化環評的結果,是不是會在台灣彰化繼續興建,目前政府已經積極著手讓這個重污染的工業外移到東南亞,特別是馬來西亞或印尼的方案,而污染也將隨著石化業這一個產業鍊,擴散到全球。就此而言,反國光石化運動,還未接近尾聲…

(寫於4/21國光石化終極環評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