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官僚考慮 替代社會利益——天秀墟的生與死

官僚考慮 替代社會利益——天秀墟的生與死

(獨媒特約報導)天水圍區是九十年代後的新市鎮,公屋林立,尤其是在輕鐵天富站至天恆站附近,不少低收入人士及新移民居住於此。雖然天水圍居民的人均收入偏低,但區內物價卻偏高,消費地點幾乎全被領匯壟斷。這種矛盾情況令無牌小販生意應運而生,然而「無牌小販」在官僚制度內並無位置,只能接受打壓及清理。墟市轉到食環署未開工的清晨時段營業,逐漸形成天光墟,反過來食環卻組成清晨突擊隊,不斷收窄天光墟的生存空間。

政府沒有正視區內消費的根本問題,拒絕將民間智慧組織而成的天光墟合法化,反而以官僚管理思維設立了天秀墟市集,然而兩個月下來,市集仍然水靜鵝飛。另一邊廂天光墟繁榮依舊,但是政府卻開始加強掃蕩,小販管理隊巡邏次數愈來愈頻密,由以往一星期捉兩三次,變成現時「日日捉」。天水圍究竟何時才能走出「悲情城市」的困局?

天秀墟不就腳 營業時間不配合小販作息

早於幾年前,不少「無牌小販」就開始聚集在天水圍明渠旁組成了天光墟(於香島中學附近),在清晨五至六時及早上八至十時擺賣,目前有超過三十多檔,為居民提供廉價生活物品。那一邊政府大鑼大鼓宣佈設立的天秀墟,以是以天光墟為參照。記者特意在天秀墟開業兩個月後走訪天光墟,不少街坊和檔販均表示自天秀墟營業以來,小販管理隊加強巡查。其中一個受訪菜販表示現在經常「周圍走」,他自己這兩個月來為避開小販管理隊,一直沿著明渠兩旁甚至走至新北江商場附近擺檔,只求找到地方擺檔做生意。

被問到會否考慮到新開業的天秀墟合法經營時,菜販表示毫無興趣。他表示時間限制是很重要的因素,天秀墟要求檔販每日最少營業四小時,但因菜販需要親自打理耕種的農作物(例如在元朗洪水橋),來回需時,未能長時間擺檔。其次由於天秀墟位置較偏僻,交通不便,東華三院亦未安排接駁巴士來往西鐵站,菜販來回車程可高達六小時。

記者走訪其他檔販和街坊,不少人均表示天秀墟選址十分「唔就腳」,住在附近的買梁女士和陳女士都表示自己寧願在早上到天光墟逛逛,順道晨運,也不願走到天秀墟。

墟市不止買賣 更是社區關係

天秀墟除了在時間及地方有所局限外,本身天光墟的小販文化和熱鬧氣氛都很受歡迎,吸引一群固定的小販與顧客。天光墟不但令天水圍居民與小販互惠互利,亦可連繫社區關係。

陳女士說自己比較喜歡到天光墟買菜,認為小販們比街市的菜販還足秤,也比較便宜。「商場街市普遍都較貴,只有一間叫長城的會較便宜。」而另一位受訪者劉婆婆就喜歡小販的菜比較新鮮,而且可以少量購買。「很多時只得我一個人吃飯,去街市或超級市場買菜的話,要買很多才划算。相反光顧小販就可買少少,一兩天買一次,蔬菜都會較新鮮,不用長期擺放於雪櫃。」她又說小販跟街坊有傾有講,感覺較親切。劉婆婆認為每天讓小販擺檔兩至三小時,一方面可方便居民,另一方面則令地區更熱鬧。

天秀墟設立後,並沒有減少街坊對天光墟愛戴,相反因為加強打擊,卻破壞了這裡原本的「生活秩序」。最近小販管理隊經常以「有街坊投訴」為理由頻頻每天出隊巡邏,令小販每時每刻都提高警覺,不敢怠慢,隨時準備「走鬼」。記者採訪當天更在大約早上八時十分目擊走鬼,更聽到小販慨嘆「以為今天會順風順水,放我們一馬,怎料又要走鬼」。雖然因管理隊要目擊買賣過程才可進行拘捕,一般只會驅趕小販而不會即時進行檢控,但每天的掃蕩令天光墟失色不少。

00042

天秀墟:開業兩個月仍無改善

記者同日走訪天秀墟,熱鬧情況明顯跟天光墟大相徑庭。從二月初開業至今已兩個月,天秀墟的人流仍然極少,不少商戶都表示「完全在意料之外」,大失所望。在二月下旬(時農曆新年假後),不少商戶雖然對人流不滿意,但他們都仍抱觀望態度,期望傳媒的廣泛報導能吸引居民前來光顧。可惜事隔一個月,天秀墟仍水靜鵝飛,110個天秀墟檔主更自發組成了「天秀墟檔主大聯盟」作出控訴,斥指不少檔主長期入不敷支,在早上需返回天光墟非法擺賣。「我們沒有人工,租金也回不到本」,在天秀墟售賣蔬菜的李小姐原先認為天水圍屋村林立,潛在市場應該很大,但每天慘淡的生意和人流令她大失所望。另一檔主楊小姐亦投訴東華三院完全沒有改善配套,增設接駁巴士和指示牌都流於紙上談兵;楊小姐更因此而被迫自行出錢添置蓋頂的帳蓬,希望自發性改善天秀墟環境,吸引更多顧客 。

IMG_5799

求過於供 未能照顧小販真正所需

共有182個月租單位的天秀墟,理論上可為天光墟小販的福地,提供多元化的貨品。可惜負責天秀墟管理的東華三院預留更好的位置給機構單位,影響了個人檔販的生意。據東華三院社會服務科的資料,他們一共收到超過3,700份的個人申請,當中152個中標,成功率不足5%。相反機構申請共33份,30份入選,成功率達90%。天秀墟的成立目的為「為弱勢社群提供廉租的攤檔,讓他們可自力更生」,但諷刺地前者的落空率卻遠遠拋離後者,那又如何給予機會讓他們自力更生?

於天秀墟擺賣蔬菜的楊小姐便投訴鋪位的安排,不滿東華三院偏幫機構。楊小姐指較前、較能吸引人流的鋪位早已預留給機構單位,機構又不熱衷於營運,經常遲遲未開鋪,導致前方一整排空空如也,吸引不到客人光顧,直接影響他們在後排鋪位的生意。

應對症下藥 針對小販的訴求和需要

政府一方面欲監管小販的無牌擺賣,另一方面想借助天秀墟的設立幫助弱勢社群,改善天水圍「悲情城市」的現象。可惜政府及東華三院對天秀墟的營運都誠意欠奉,天秀墟不但生意慘淡,更成為食環署加強掃蕩天光墟的藉口。

記者:Vanessa、煥琳
影像:景恆
編輯:黃俊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