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關於武則天評價的幾個問題

關於武則天評價的幾個問題

 

王雙懷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系

 

武則天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她從一個木材商的女兒成為唐太宗的才人,又從唐太宗的才人成為唐高宗的皇后,繼而輔佐高宗,參予朝政,臨朝稱制,獨攬大權,最後破天荒地登上皇帝寶座,成為中國歷史獨一無二的女皇帝,並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千百年來,有許多學者曾對武則天進行過評價,但評價的結果卻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有人說她荒淫殘暴,無所作為,把她貶得很低;有人說她用人納諫,明察善斷,把她抬得很高。雖然海內外學者對武則天進行了長期研究,並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至今仍未形成統一的結論。因此,對武則天進行正確評價,仍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課題。在這裏,我想談一下關於武則天評價的幾個問題,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繼續研究武則天的興趣。

 

一、武則天是不是荒淫殘暴  古往今來,人們在評價武則天的時候,常常圍繞著武則天是否「荒淫」、「殘暴」的問題爭論不休。否定武則天的人說武則天生活腐化,荒淫無度,濫用刑法,極為殘暴,是「千古未有之忍人」1。肯定武則天的人則說武則天生活簡樸,並不荒淫,也談不上殘暴。我比較贊同後者的觀點,認為「荒淫」、「殘暴」的說法是不能成立的。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武則天「荒淫」的說法最早來自駱賓主所寫的《代徐敬業傳檄天下文》。駱賓王在這篇檄文中寫道:「偽臨朝武氏者,人非溫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嘗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他認為武則天從太宗的才人成為高宗的皇后,違背了人倫道德,是荒淫的表現。其後,歐陽修等人在他們的著作中也說武則天寵幸過薛懷義和張易之兄弟,在生活上不夠檢點。於是,這兩條便成了武則天「荒淫」的證據。後來一些小說、戲曲和電視劇又借題發揮,大肆喧染,武則天「荒淫」的論調便流傳開來,大有蓋棺定論之勢。事實上,武則天「荒淫」的說法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武則天的確給唐太宗當過才人,但我們不能因此就說武則天「荒淫」。因為李唐宗室具有胡人的血統,武則天與唐高宗的結合是在唐太宗死後的事,而且當時武則天是處於被動的地位,並沒有完全違背當時的道德規範。至於薛懷義等人雖是武則天的面首,也不能因此就得出武則天「荒淫」的結論。武則天見到薛懷義時,已是將近70歲的老人。張易之兄弟得寵時,武則天已經70多歲,武則天主要是把他們當作駕馭外戚和大臣的工具看待。史書中根本沒有武則天60歲以前「荒淫」的記載。要說一個70多歲的老太太多麼「荒淫」,在情理上是很難講通的。

武則天「殘暴」的說法,最初也是由駱賓王提出來的。駱賓王在《代徐敬業傳檄天下文》中列舉武則天的罪狀,說武則天「包藏禍心」,「豺狼成性」,「殺姊屠兄」,「弒君鴆母」。後來武則天的反對者又編造出了一些武則天「殘暴」的證據,諸如武則天為了當皇后,親手捏死自己的小女兒,嫁禍於王皇后;為了防止王皇后和蕭淑妃復出,將他們活活打死,並砍掉他們的手足;為了實現當皇帝的野心,下毒害死太子李弘等等。其實,這些所謂「罪證」絕大部分都是誣蔑不實之辭,是完全不足為憑的2,「殘暴」說的另一個根據是武則天使用酷吏,誅殺異己。有人甚至說武則天實行「酷吏政治」,並由此得出武則天「生性好殺」或「秉性殘酷」的結論。武則天統治時期確實出現過一些酷吏,這是無庸諱言的,但這並不能說明武則天實行了「酷吏政治」,也不能成為武則天「殘暴」的主要根據。因為武則天從輔政、臨朝到稱帝,先後在政治舞台上活躍了45年。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政治生涯中,武則天基本上是反對酷吏的,只是在改朝換代前後的特殊情況下,才使用酷吏。這就是說,武則天並非始終器重酷吏。酷吏在武則天統治時期存在的時間是相對較短的。武則天之所以在改朝換代前後重用酷吏,完全是政治鬥爭的需要。當她的統治受到政敵嚴重威脅的時候,她要用酷吏來誅殺異己,擺脫危機;當她的統治穩固之後,她便以循吏治天下,而將酷吏無情地拋棄。顯然,酷吏只不過是她用來打擊政敵的工具。武則天並沒有把行政大權交給酷吏。所以,說武則天實行「酷吏政治」是很不恰當的3,要以此來否定武則天,也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二、武則天能不能用人納諫  人們在評價武則天時爭論的另外一個重要問題,是武則天能不能用人納練。「用人」和「納諫」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所謂「用人」是指使用有才能的人,提高行政效率,不斷改良政治。所謂「納練」則是採納正確意見,集中統治階級的集體智慧,在行政決策中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否定武則天的人認為武則天用人唯親,「所用皆昧死要利之徒」4,也不能聽取不同意見,往往拒諫飾非。肯定武則天的人則認為用人納諫是武則天的特長。我曾對這個問題進行過探討,認為武則天是能夠用人納諫的,而且表現得相當突出。 以用人而論,武則天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選拔和使用。早在輔佐唐高宗的日子裏,她就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通過發展學校教育和完善科舉制度的辦法,積極培養和選拔人才。臨朝稱制以後,更表現出求賢若渴的精神,多次頒發《求賢才制》,採取科舉、薦舉和自舉等多種方法,不遺餘力,廣泛招攬人才。在武則天的提倡下,當時的大臣也多以薦舉人才為己任。朱敬則和狄仁杰就是如此。「敬則知政事時,每以用人為先。桂州蠻叛,荐裴懷古;鳳閣舍人缺,荐魏知古;右史缺,荐張思敬。則天以為知人。」5「仁杰常以舉賢為意,其所引拔桓彥范、敬暉、竇懷貞、姚崇等,至公卿者數十人。」6史載武則天有知人之明,在她統治時期確實選拔出不少具有真才實學的賢才。像狄仁杰、婁師德、姚崇、宋璟、張說等人都是由武則天選拔出來的。這一點已得到許多史學家的認可。武則天用人有一個特點,就是把是否稱職作為用人的標準,用實踐來檢驗他們的才能。對於有才能的人,總是破格提拔,委以重任;對於不稱職的人則迅速解替,決不辜惜。中唐大臣陸贄說:「往者,則天太后踐祚臨朝,欲收人心,尤務拔擢。弘委任之意,開汲引之門,進用不疑,求訪無倦,非但人得薦士,亦許自薦其才。所薦必行,所舉輒試,其與選士之道豈不傷於容易哉!然課責既嚴,進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驟升,是以當代主謂知人之明,累朝賴多士之用。」7宰相李絳說:「天后朝命官猥多,當時有車載斗量之語。及開元中,致朝廷赫赫有名望事蹟者,多是天后所進之人。」8大史學家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說:「太后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兢為之用。」9明代大思想家李贄在《藏書》中也說:「試觀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氏者乎?亦有專以愛養人才為心、安民為念如武氏者乎?此固不能逃於萬世之公鑒矣。」10 就納諫而言,武則天深知匡諫的重要性,經常鼓勵臣下進諫,因而在武則天統治時期出現了不少敢於面引廷爭,直言進諫的大臣,如朱敬則、魏元忠、狄仁杰、杜景儉等。為了廣泛聽取不同的意見,武則天甚至下令在朝堂上設置了「肺石」和「銅匭」。對於臣下提出的批評、意見和建議,都能虛心對待,擇善而從。比如,武則天為了推崇佛教,想造一個很大的佛像,狄仁杰認為有傷民力,直言進諫,武則天便下令停止工程,並且說:「公教朕為善,何得相違?」像這樣的例子,我們還可以從兩《唐書》中找出很多。對於不正確的意見,武則天也能擺事實,講道理,說明不予採納的理由。比如,吐蕃人在高宗晚年攻陷了「安西四鎮」,對絲網之路造成很大的威脅。武則天即位後,為加強西北邊防,讓宰相討論收復安西四鎮的問題,狄仁杰上書認為不如放棄安西四鎮,武則天即講明了安西四鎮的重要性和必須收復安西四鎮的道理。中國歷史上一些有作為的帝王在當政前期尚能納諫,但在取得了某些成績之後,便驕傲自滿,拒諫飾非。武則天則不同,她越到後來越能納諫。這也是她超過常人的地方。   三、武則天有沒有政績  武則天不是一個普通的女子,而是一個叱吒風雲的政治人物。因此,評價武則天的關鍵是要看她有沒有政績。在這個問題上,學術界也存在著很大的爭議。否定武則天的人認為武則天當政時期,唐王朝出現了全面的倒退,他們把唐朝前期歷史的發展比作是馬蹄形,說武則天統治時期處於「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之間的低谷11。肯定武則天的人則認為武則天當政時期是唐王朝發展的重要階段。我認為是武則天很有政績的。這一點只要看一看武則天統治時期的社會狀況就很清楚。 武則天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這在制定政策、任免官吏和處理階級矛盾等方面都有充分的表現。武則天繼承和完善了唐太宗制定的各項重要制度,在此基礎上又進行了若干改革,使國家的政策更適合於社會的發展。特別是,武則天十分注意對官吏的任免。她不僅非常注重官吏的培養和選拔,而且非常注重官吏的考核和升降。她曾經撰寫過一本專門講述為臣之道的書,叫做《臣軌》,賜給各級官吏,讓他們認真學習12。對於能夠稱職,且政績卓著的官吏,她都能夠予以獎勵或破格提拔。如婁師德在河西屯田,甚有善政,武則天手制褒美13。王及善任益州都督府長史,武則天聽說他有才學,準備改授滑州刺史。當面交主談後,認為讓他當刺史是大才小用,遂留在朝中,升為宰相。姚崇思維敏銳,「則天甚奇之,超遷夏官侍郎,又尋同鳳閣鸞台平章事。」14對於不稱職的官吏,特別是貪污腐化的官吏,也都能及時予以貶黜或打擊。如索元禮「座臟賄」,被武則天處死15。由於武則天非常注意對官吏的任免,善於用人,所以武則天統治時期的吏治較好,從中央到地方,掌實權的以賢才為多,辦事認真,行政效率很高。雖然當時也出現過一些酷吏、外戚和男寵,但這三種人在武周政權中的作用是極其有限的,他們根本不能左右國家政治。又由於武則天善於納諫,當時的言論也是比較自由的。比如在武則天臨朝稱制時,曾設置過「補缺」、「拾遺」等官。有人對武則天的用人政策不滿,在公共場合說:「補缺連車載,拾遺平斗量。耙推侍御史,眯目聖神皇。」御史官認為這是誣蔑武則天,遂將此人捉來,請求武則天治罪。武則天說:「但使卿等不濫,何畏人言乎!」此外,武則天還比較善於處理階級矛盾和民族關係。在武則天當政的數十年間,除發生過徐敬業等人的叛亂和少數民族貴族的幾次侵擾外,社會是相當安定的。 武則天統治時期,經濟有了明顯的發展。唐朝初期,曾出現過著名的「貞觀之治」,不過,那時剛從隋末的戰亂中解脫出來,全國的人口只有300多萬戶16,經濟剛剛走上正軌。經過唐高宗和武則天的統治,人口翻了一翻,到神龍元年(705)達到615萬戶17。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也都有了很大的改觀。在農業方面,武則天主張「勸農桑,薄賦徭」18。她繼續推行均田制19,並把勸課農桑、開墾土地和安扶百姓作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標準。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這一時期在全國範圍內修築了許多較大的水利工程,耕地面積進一步擴大,糧食產量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在手工業方面,鑄造業、製瓷業和紡織業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以鑄造業為例,武則天即位後,曾下令鑄「九鼎」、造「大周萬國頌德天樞」。這些工程所用銅鐵達數百萬斤,規模宏大,技術相當先進。當時金銀器和銅鏡的製造水平,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在商業方面,隨著城市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商人階層趨於活躍,商品貿易相當瀕繁,甚至出現了「交貿往還,昧旦永日」的場面。 武則天統治時期,文化得到振興。史載,武則天能詩善文,精通書法,著述甚豐。她深知文化的重要性,所以十分重視學術文化的發展。當時哲學、宗教、史學、文學、藝術和科技領域都出現了一些新的現象,其中宗教、文學和藝術方面的表現更為突出。在宗教方面,佛教成為地位最高的宗教,禪宗成為影響最大的佛教宗派。在文學方面,詩歌和散文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出現了像「初唐四傑」和陳子昂這樣的詩歌革新者,還出現了像蘇張說這樣的「大手筆」。朝中官吏基本上都有一定的文學修養。唐人沈既濟說:「太后君臨天下二十餘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日久,浸以成風。」20在藝術方面,出現了一大批書法家、繪畫家和雕刻藝術家。龍門的「大盧舍那像」、敦煌的「北大佛」就是武則天時代雕塑的。恭陵、順陵和乾陵的精美石刻,也是武則天時代的作品。此外,武則天當政時期還編修過卷帙浩瀚的《三教珠英》、《文館詞林》和《字海》21。這些著作雖然沒有留傳下來,但對當時文化的發展無疑也有一定的貢獻。 武則天統治時期,國力也很強盛。從輔佐唐高宗時起,武則天就認識到加強國防的重要意義。臨朝稱制以後,更加注意與周邊少數民族和臨國的關係。對於朝鮮、日本、印度、波斯、大食諸國,武則天不僅遣使通好,而且親自接見外國使者,甚至連他們的路費都想得很週到。對於契丹、突厥和吐蕃等國內少數民族,武則天也採取了扶持的政策,積極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派漢族官吏到邊疆去,幫助少數民族酋長進行管理;把中原地區的種子、農具和其他產品運到少數民族地區,幫助他們發展那裏的經濟22。但是,對於少數民族貴族所發動的侵擾和叛亂,武則天則予以堅決打擊。如高宗末年,吐蕃一度侵佔西域,並威脅河西。長壽元年(692)武則天命大將王孝杰出擊,收復了被吐蕃侵擾的地區23。又如聖歷元年(698)秋,突厥陷定州,圍困趙州,武則天以宰相提兵,「許以便宜從事」,打敗了突厥貴族的進攻24。為了促進邊疆地區的開發和邊疆地區的安全,武則天特意在科舉制度中增加了「武舉」,專門發現和培養軍事人才,在軍隊中提倡忠君愛民、保家衛國的思想。此外,還在邊疆地區廣泛實行屯田25。通過這些措施,加強了國際關係和民族關係,鞏固了邊防,維護了國家的遼闊疆域。在武則天當政時期,唐朝的疆域最大。樹立在乾陵的六十一蕃臣像,就是當時國力強盛的歷史見證。 以上論述了有關武則天的幾個重要問題。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武則天並不是荒淫殘暴的人,所謂「殘忍」、「殘酷」、「殘暴」、「荒淫腐朽」、「生性好殺」大部分都是後人強加給她的污蔑不實之辭。作為一個政治人物,武則天有知人之明和納諫之明,她重視知識,善於用人,能夠集中統治階級的集體智慧。因此,她在決策上很少失誤,在行政上卓有成放,她的所作所為基本上都是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所以,就連一些反對武則天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她是封建時代的「明君」。武則天在唐代特定的歷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她參政和當政的40多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有所發展,文化得到振興,國力也很強盛。而這一切都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都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總觀武則天的一生,我們也可以看出,武則天不僅有勇於革新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意志,日理萬機的才幹,而且具有良好的政績。應當說,武則天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是中國古代女性中的佼佼者,是中華民族的傑出人物。     * 王雙懷博士是香港浸會大學歷史學系1998-1999年度訪問學人,這是1998年12月1日他在本系所作的學術演講。

1 【清】趙翼《廿二史札記》卷19〈武后之忍〉。

2 詳細情況請參閱拙作《武則天評傳》中的有關章節。

3 拙稿〈武則天與酷吏的關係〉,將在《歷史與文化》第2卷上刊載。

4 呂思勉《隋唐五代史》,中華書局1959年版。

5 《舊唐書》卷90〈朱敬則傳〉。

6 《舊唐書》卷89〈狄仁杰傳〉。

7 《陸宣公集》卷17。

8 《李相國論事集》卷6。

9 《資治通鑒》卷205長壽元年一月條。

10 《藏書》卷56。

11 參熊德基〈武則天的真面目〉,刊《社會科學戰線》1978年創刊號。魏良弢〈論武則天〉,刊《新疆大學學報》
     1979年第1、2期。

12 《全唐文》卷95〈臣軌序〉。

13 《冊府元龜》卷329。

14 《舊唐書》卷96〈姚崇傳〉。

15 《朝野僉載》卷2;《資治通鑒》卷204。

16 《新唐書》卷51〈食貨志〉。

17 《唐會要》卷84〈戶口數〉。

18 《新唐書》卷76〈則天順聖皇后武氏傅〉。

19 參《中國古代籍帳研究 ‧ 錄文》、《敦煌文書》、《吐魯番出土文書》等。

20 《通典》卷15〈選舉三〉注。

21 《唐會要》卷36〈修撰〉;《新唐書》卷58〈藝文志〉。

22 《舊唐書》卷194〈突厥傳〉等。

23 《舊唐書》卷93〈王孝杰傳〉。

24 《冊府元龜》卷323。

25 《冊府元龜》卷329。

Sources:《當代史學》第2卷第4 (199910)

http://www.hkbu.edu.hk/~sosc1/hist/hist/Jourvol2_4/journal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