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政黨辦黨校的思考

據報載,民主黨計劃辦「黨校」,培訓自己的黨員。其實,這個構想應該很早就出現,並付諸實踐,如今雖然晚了一點,但總比一點計劃也沒有好。觀乎今天香港的黨派,能投放資源培訓黨員的實在不多。民建聯是相對較願意和有能力投放資源的政黨;自由黨有資源,但黨校的規模未具。至於民主黨,更有多方面的限制。不過,時至今日,政黨本身已感到有此需要,可見香港的政治發展也不是停滯不前的。

 不過,民主黨說要搞黨校,但到底該怎樣搞才有成效呢?這不能不令人想到內地黨校近年來的改革,當中有一點內容更是是值得民主黨參考的。那就是廣開交流之門,邀請講者的層面不宜太窄。

 從公開報道中可見,民主黨計劃邀請的講者暫時仍然圍繞在一批友好人士之間,他們多是專家、學者,各有所長,當然可以給民主派人士提供多方面的參考。不過,如果要廣泛地啟動黨員的思維和思考能力,不妨盡量擴大邀請講者的範圍,即使是一些意念不同、甚至是意見相左的人士,也可以邀請出席討論。這樣才能集思廣益,衝擊思路。

 據了解,民建聯也曾邀請一些民主派的友好學者,直接指出該黨的不足之處;雖然意見未必完全接納,但也不失是一種有益的交流。此外,近年來內地的大學(包括北大、清華等名牌大學)經常邀請外國不同領域、不同學派的人士來華演講,學風愈來愈開放。還有,中央領導人也定期安排一些講座,請各方面的專家演講。最近有關方面還把這些內容編輯成書,名為《中央關注的若干重大問題》,並公開發行。

 可見,學問要不斷更新,視野要不斷開拓,才能知己知彼。所以,民主派如果真的搞黨校,不妨也邀請內地學者、專家主講或交流。很多民主派人士經常抱怨,他們無法與內地人士暢順地溝通,故難以通過他們了解國情。但這不是什麼困難,只要多點接觸香港不同的大學的訪問學者名單,已可以發現大量內地學者經常在香港進行研究交流,只要不分界線,廣開邀請大門,根本交流的物件就在眼前。

 當然,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民主派真的擴大交流範圍,內地有關方面也不妨多點配合。例如,內地專家學者如獲民主派邀請,不妨廣開方便之門,甚至多加鼓勵,逐漸形成互相切磋的氣氛。內地的學術機構也可以邀請民主派人士以個人身份前往內地交流。其實,這些活動已長期進行,但可以進一步擴闊範圍,把一些較少接觸的民主派人士也邀請到內地去參觀交流。近期香港區議會代表團訪京,民主派人士參與其中,效果不俗,這正是一個值得推廣的例子。

 具體地說,廣州的中山大學屬下有港澳珠(三角洲)研究中心,暨南大學和深圳大學又有港澳研究所;更廣一點,各地都有社會科學院,這些都是民間機構,大可扮演民間交流的橋樑角色。總之,操作時先以個人身份進行,待時機成熟時才以黨派身份接觸,或作官方安排。正是慢火煲老湯,大家耐心地等待水到渠成的時機。

劉銳紹

文匯報    
2005-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