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七月熱浪引出氣候治理亂象 高官決策需要前瞻性

七月熱浪引出氣候治理亂象 高官決策需要前瞻性

文:低碳想創坊研究員李育成
2022年8月2日

近年來,每年年底作天氣總結時,都總會說當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熱年份,例如去年2021年就是有紀錄以來第六個最熱年份。顯然,酷熱天氣並不是偶爾發生,而是氣候變化的趨勢。而世界氣象組織更已預測包括今年的未來五年,酷熱天氣只會有增無減。

自今年7月15日起天文台發出酷熱天氣警告,迄今已經是連續15日。這個7月是自1884年香港天文台成立以來,打破了多個酷熱天氣的紀錄。而從7月23日大暑日起,本地各大紙媒和網媒報導酷熱天氣先後導致多名行山人士中暑死亡事故,繼而多個民間團體分別就酷熱天氣對劏房戶和戶外工人等的影響發聲,讓苦主訴說第一身體會。

然而,目前主要只有兩名新任問責官員出來回應,分別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他們分別為建造業議會的《在酷熱天氣下工作的工地安全指引》及勞工處的預防中暑指引辯解,指出建築工地都已採納和遵守指引,聲言如果僱主沒有採取預防措施預防中暑將會受罰。同時,拒絕民間團體的倡議,立法禁止高溫下的戶外工作,也認為中暑不宜納入職業病範圍,而只願意考慮改善高溫戶外工作的風險評估,加入暑熱指數以方便評估。從傳媒的報導,似乎政府把熱浪簡化為工人中暑的問題。環境及生態局、醫務衛生局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都未有就其他弱勢社群正在面對困難作出回應。

事實上,低碳想創坊的巴黎氣候監察計畫自2020年9月開始至今,舉辦過一系列社區對話,就氣候變化對弱勢社群的影響,與福利界、社區護理界、劏房戶、戶外工人、傷殘人士、精神病患者的關注團體,婦女團體,以及環保團體和專家等分別進行了跨界別交流。從中,熱浪是一眾民間團體提出最多,也是最受關注的氣候災害。而熱浪也引出了香港氣候治理上的三大問題癥結:社區支援不足、社會保障不足及政出多門、政策執行欠缺一致性。

一)社區支援不足:

社區對話的參加者普遍反映了弱勢社群在面對熱浪時往往欠缺社區支援,例如戶外工人欠缺飲水設備、休息、更衣、吃飯的空間,也沒有得到酷熱天氣工作津貼,又例如一些傷殘人士和精神病患者沒能力購買智能手機,也可能由於功能過於複雜而害怕使用,未能通過手機短訊及時收到極端天氣的警報。而且,由於他們主動求助意識較弱,在極端天氣下往往未能及時獲得應有物資,也未必有機會提升氣候變化意識。

另一方面,社區對話也引證了福利和護理人員對氣候變化的擔憂。高溫對長者和長期病患人士的健康影響最大,可是,福利和護理人員甚少接受過相關培訓。在缺乏足夠的知識、培訓和支援的情況下,難以應付需求,因而面對更多的工作量和承受更大的壓力。例如,關於熱浪、颱風和暴雨的影響,請求支援的案例都有所增加。額外的工作量包括公共設施的清潔和維修工作,極端氣候事件發生時的物資分發,是超出了福利和護理人員的能力和財政預算範圍。

二)社會保障不足:

熱浪越來越嚴重,反映出社會保障的不足。例如劏房戶害怕負擔不起高昂的電費而關掉冷氣,很多劏房居民出現健康問題或是室內中暑。即使政府有提供電費補貼,但補貼都落在業主手上,而業主亦沒有誘因把政府的電費補貼向租戶回贈。

極端天氣下的工作安全一直以來都是職安健的灰色地帶,大多數工人都沒有意識到政府推出的工作安全指引,一來可能反映政府欠缺宣傳,二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僱主和管工並未有意識到極端天氣下戶外工作的風險,工作安全指引並未能有效地推動勞資雙方在此問題上進行對話,使指引變得若有若無。

上述兩個只是參加者提出的部分例子,都是不是新問題,已經出現一段時間,可是當局未有正視,也反映了政府未將氣候變化引致的社會保障問題提升到更大的政策層面。

三)政策執行欠缺前瞻性和一致性:

其實,熱浪下發生的事故都可以及早避免,然而這一輪熱浪卻反映了香港氣候變化政策欠缺前瞻性。《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中氣候適應部分只側重應對氣候災害的工程項目的成績,沒有將上述弱勢社群的困境加入考慮。而且也沒有說明公眾如何參與氣候變化應對工作的決策和監督,遑論氣候政策讓弱勢社群共融。

氣候行動藍圖也欠一致性,導致氣候變化問題政出多門,當大家認為是環境及生態局負責全盤統籌,發展局和勞工及福利局卻先出來為應對熱浪定調,並只聚焦在戶外工人,但並不代表戶外工人可以得到最好保障。而在環境及生態局、醫務衛生局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眼中,其他弱勢社群在熱浪下卻依然隱形。

當熱浪就像新冠疫情一樣,成為社會的新常態,氣候適應工作不應該繼續只是各部門各自為政,而應提升到更高層次的統籌。問題已正在發生,政府不應該只靠民間自救,而對問題置之不理。相反,政府應該在極端天氣再次出現前,統籌所有相關政策局,為弱勢社群提供適當的保障政策和支援工作。至於更多具體建議,可以參考下列附錄中的社區對話簡報。

附錄
巴黎氣候監察計畫社區對話報告:
2020年9月11日:劏房居民可以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的威脅
2021年7月21日及8月4日:極端天氣嚴重影響弱勢社群及福利和護理人員
2021年12月8日:立法規管戶外工作 紓緩工人承受極端天氣之苦
2022年2月17日:傷殘人士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一員
2022年4月12日:結合科研與社區行動支援精神病患者應對氣候變化
2022年5月24日:氣候行動與低碳社會轉型必須融入女性視角

相關報導:
香港01:調查揭天台屋室溫達41°C 熱過天文台紀錄 租戶長開冷氣捱貴電
頭條日報:酷熱天氣警告持續逾310小時 醫生:體溫急升汗液流失增心臟病發風險
香港01:戶外清潔工日飲5公升水仍中暑 工會促設有水電休息室
星島日報:城市規劃釀熱島效應 學者倡建「熱浪」制度
香港01:發展局長甯漢豪到兩地盤 指工地安全指引廣獲採納
香港電台:孫玉菡:中暑不宜納入職業病 指引擬加入暑熱指數
Yahoo! News: 孫玉菡:僱主沒採取適當措施防止員工中暑將嚴厲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