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中電舖石鼓洲海底電纜 環保署准江豚活躍季施工 環團憂滅絕

中電舖石鼓洲海底電纜 環保署准江豚活躍季施工 環團憂滅絕

(獨媒報導) 一紙改變,無助維護海洋安全,反而影響香港水域獨有生態,害得江豚「家散豚亡」。全港水域僅剩100多條江豚,瀕臨滅絕邊緣。中電擬於石鼓洲人工島海底鋪設電纜,原先政府設限不准施工期與江豚出沒高峰期重疊。惟今年7月底,環保署忽然中電更改環境許可證,解禁保育紅線。環保團體及離島區議員擔心數量已急遽下跌的江豚,有機會在本地絕跡,狠批「唔可以為咗自己便利,而損害一個物種到滅絕」。

全港僅餘100江豚 石鼓洲為重要棲息地

政府自2018年起於石鼓洲旁進行人工島填海工程,以興建超級焚化爐。為應付島上電力需要,中電擬於石鼓洲人工島與大嶼山長沙之間鋪設四條7公里的海底電纜,原本的環境許可證限制施工期不得與江豚出沒高峰期重疊。今年7月底,環保署批准中電更改環境許可證,取消施工期限制。工程預計於2023年年底展開,2024年年初完成,「撞正」江豚出沒。離島區議員郭平、香港海豚保育學會、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等保育團體於上周五(10月)邀請傳媒一同出海視察。

無標題
附近水域已有大量施工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副會長麥希汶表示,南大嶼山水域是江豚的棲息地及孕育地,而每年12月至翌年5月則是牠們的出沒高峰期,惟江豚近年數量一直下降,她引述海洋專家的報告指,旱季的南大嶼山水域每日平均僅有68條江豚出沒,雨季的南大嶼山水域則每日只有10條江豚。根據2021年的漁護署監察報告,石鼓洲周邊是江豚密度最高的水域,其對出向西水域更有白海豚與江豚共同生活。

無標題
麥希汶

當視察船隻駛至石鼓洲周邊水域時,離岸上尚有數百米距離,惟地盤的噪音已清晰傳至船上,水中亦未能發現江豚的身影。麥提到,中電鋪設海底電纜的位置正正橫跨了江豚的出沒地,而石鼓洲自2018年開始填海,單是初期勘察船所帶來的噪音,已令江豚數量下跌8成。她強調工程的噪音會使江豚聽力受損,翻泥等工程亦會破壞其食物來源,如蝦及魷魚,令牠們被迫移離原本棲息地,擔心江豚未來將於本地滅絕。麥提到,江豚普遍於夜間出沒,且天性害羞,相信實際受影響數字比統計更多。

區議員促中電負社會責任 減生態影響

離島區議員郭平提到,坪洲填海關注組成員曾去信環保署查詢相關事宜,獲回覆指「相關的施工噪聲,其頻率遠低於江豚用於覓食和溝通的聲音,因此鋪設海底電纜時所產生的噪聲不會對江豚構成影響」。郭平對此表示「唔受貨」,強調不論頻率高低的噪音均可影響海豚覓食、求偶乃至生育,又形容破壞生態為罪過,「唔可以為咗自己便利,而損害一個物種到滅絕」。

政府擬在不久將來設立南大嶼海岸公園,卻在同一時間容許中電大興土木,郭平對此大惑不解。他強調,中華電力有其企業社會責任,應盡力減低工程對生態的影響。郭又指,中電及港燈擬合作在索罟群島以東水域興建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惟現時未有公開文件,未能得知該工程會否同樣疊上海豚出沒高峰期。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鯨豚保育項目經理吳嘉怡補充道,中電更改環境許可證不須經過公眾諮詢階段,故環保團體難以介入。

無標題
吳嘉怡

超速快艇威脅海豚 倡水警加強執法

雖然視察團當日未能發現江豚,但當駛至西南大嶼山水域時,多條中華白海豚一度躍出水面。但與此同時,5分鐘內已有數架疑似走私貨品的快艇向不同方向飛馳,白海豚隨即潛伏水底不見蹤跡。麥希汶指,在西南大嶼海岸公園內,船速限制為10海里,惟不少快艇為避開執法人員,往往裝上4至5個摩打,時速可達40海里,對海豚構成很大威脅。

郭平提到,疑似走私快艇上的貨品種類繁多,包括海鮮及電子產品等。他表示,水警應使用航拍機及在沿岸設高清攝錄機,加強巡邏及執法。他又考慮日後在區議會上跟進水警執法行動,確保在未來的南大嶼山海岸公園,不會有非法的捕魚或超速等情況。

郭續指,機管局在2015年負責將往珠海的船隻改道及限速, 以保障三跑附近水域的中華白海豚。然而,當他在2018年提議可否將往澳門的船隻改道及限速,以保護南大嶼水域的江豚時,漁護署卻回應指不屬職責範圍,海事處則沒有回應,令他不明所以。

無標題
出海視察當日有多艘超速快艇

無標題
除了江豚,該水域亦有中華白海豚出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