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中國「帶路」歐印成功re-connect

中國「帶路」歐印成功re-connect

雖說印度總理莫迪因要留國處理疫情無法親身出席歐印峰會,無論如何它亦標誌着歐印關係回暖。這份功勞,非中國莫屬。

歐印近年與中國關係惡化,經貿合作裹足不前,自然要更積極尋找其他合作伙伴。除了重啟自由貿易談判,會上另一焦點是簽署「連結協議」。「連結歐亞」是歐盟三年前提出的戰略,旨在於數據、能源、運輸和人員四大領域上加強與亞洲國家的合作,當中的數據中心、能源設備、運輸網絡無一不需要基建。果然,歐盟隨即宣布要建立可持續的全球基建計劃。

連結歐亞協議的新聞稿中,引述了委員會副主席、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 Josep Borrell的話, 直指因應目前出現了另一套發展、建設、貿易、管治的模式與歐盟固有原則競爭,故要與印度合力塑造未來。另一套是哪一套?心照不宣。歐洲議會研究服務中心的「連結歐亞」報告中,提及一帶一路疑似是債務陷阱外交(Debt-trap diplomacy);緊接說為應對「上述」憂慮,要推出歐洲式連結。

而一帶一路的重頭戲 「中巴經濟走廊」在莫迪政府眼中一直是侵犯主權和領土完整之舉,加上斯里蘭卡為抵債將其軍商港口Hambantota租給中國198年的例子就在眼前。為平衡影響力,印度已加緊在斯里蘭卡投資,但要有更顯著的戰略基建,就需要更大支持。莫迪一向避免在中美間選邊站以爭取最大利益,歐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戰略考慮屬必然 中式條款引重債

其實任何貿易協議都是地緣戰略。Hambantota外,一帶一路還為中國帶來首個可讓航空母艦停泊的海外軍事基地 ——吉布提軍港。前年杜拜世界入稟香港高等法院,控告中國國企招商局港口控股,指對方在吉布提的工程違反其特許經營權,且非法使當地政府接管其營運的多哈雷貨櫃碼頭,令其損失慘重。雙方之間的糾紛到現時仍未落幕。基於杜拜世界背後的阿聯酋在一帶一路中特殊的地緣政治角色,中國應儘早解決此糾紛,否則雙方只會在更多司法管轄區引發法律挑戰,促使兩國關係緊張化,最後損失多一位「朋友」。

坦桑尼亞和中國原本也有港口基建協議,不過總統John Magufuli去年推翻了前任的決定,並狠批是「醉漢」才會接受中國要求的99年無條件租賃權。而肯亞法院亦裁定蒙奈鐵路未經公正招標便讓中國路橋集團國際建設獲得合約違法。由此可見政權更替和訴訟都使一帶一路充滿變數。

而除了中國的地緣影響力,一帶一路最多人討論的「副作用」應是債務陷阱了。巴基斯坦、緬甸、孟加拉、塞拉利昂都先後要暫停工程或調低項目的造價。斯里蘭卡、黑山更已債台高築,難道真是設好的局?

今年三月一份題為How China Lends的報告對比了100份中國對外貸款的合約和其他國家及商業機構的合約,發現一些具中國特式的條款。例如要求貸方將合約完全保密,中國要優先獲得還款、非正式抵押約定,提前還款期等特權;甚至要求貸方將該筆債務排除在巴黎俱樂部、IMF、世界銀行等提供的債務安排服務以外,使貸方無法經現有國際機構將該筆貸款重組或寬減……這些萬無一失保護中方利益的條款,削弱了參與國的得益,亦使債務危機難被發現,更別提予人不公的感覺。

中歐雙重標準 可持續基建誰說了算?

面對質疑,中國先強調其他成功例子,再歸咎負債國財政承受力不足,故改善之道在於可持續融資,借貸時要多考慮參與國的發展階段和財政。碰巧歐盟的「連結歐亞」基建計劃亦主打可持續,但指的是項目要更透明,更講規矩,更具長遠經濟效率,可謂針對一帶一路為人詬病之處。

須知道,參與國之所以會簽下中國特色的合約,主因是過去鮮有國家和機構願意借貸給它們;一帶一路是僅有的選擇。歐印美日澳等想重塑全球基建融資的規矩,能否改變過往的困局?中國面對競爭者,又如何保持一帶一路的吸引力?無論是誰想其口中的可持續基建成為國際標準,都難逃這些問題。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