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網傳「白宮發佈調查華為手機晶片結果」屬虛構言論

網傳「白宮發佈調查華為手機晶片結果」屬虛構言論

摘要
*網絡流傳訊息宣稱美國白宮發佈華為手機及其晶片的調查結果,又指美國不相信對方有相關技術。
*翻查白宮網站,沒有資料顯示當局曾發佈任何調查結果。
*美國商務部於9月8日表示正調查華為手機晶片,暫未見具體調查結果。
*經搜尋,沒有官方資料或報導提及網絡流傳的調查結果,網傳言論屬虛構內容,並不可信。
背景
*2023年8月29日,華為宣佈翌日開售手機Mate 60 Pro,手機被指配置由中芯國際生產的麒麟9000s屬7納米晶片(下述帖文稱為「芯片」),外界關注美國就晶片技術的制裁成效。[1-3]

2023年9月13日, Facebook用戶「Amy So」發佈簡體字帖文宣稱︰

「白宮發言人在新聞發佈會上宣布了一項調查結果,聲稱麒麟9000s芯片使用了一種美國大都不知道的技術進行設計和製造。在這次調查中,白宮組織專家進行了相關檢測,儘管沒有發現MATE60 PRO中有美國技術的存在。從工藝細節來看,麒麟9000s芯片的製造也不同於美國技術。然而,白宮對此表示不相信。」

「Amy So」在留言表示「意思就是說華為抄襲了美國還沒有研究出來的黑科技」(見圖1第二個留言)。 [4]

該文文末註明「紅棗正甜」,並附有一張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與華為手機的組圖,該帖共獲79個表情反應、12個留言及23次分享。在今日頭條搜尋「红枣正甜」可見該同名用戶於同日中午發佈相同文字內容及雷蒙多組圖,獲1,146個讚好及355個留言。[5]

9月14日,Facebook用戶「Denys Tse」發佈類似訊息,宣稱白宮公開披露調查結果,指白宮聲稱「華為icon的麒麟9000s芯片在設計和製造中使用了一項美國icon尚未揭示的高級技術」。該帖獲80個表情反應、18個留言及6次分享。[6]




圖1-3: Facebook用戶「Amy So」帖文、微博用戶「红枣正甜」文章及「 Denys Tse」帖文截圖。

9月17日,Facebook用戶「 Ka Hung Ching」於群組「華為及鴻蒙香港論壇 Huawei and HarmonyOS Hong Kong Forum」發佈一張截圖,圖中有另一用戶轉載「豫章信使」的帖文,該文宣稱白宮發言人表示「麒麟9000s芯片使用了一種美國很陌生的技術進行設計和製造」,圖中以紅框標示「最後說,我們還是不相信他們有如此技術」,並附上一張美國白宮發言人尚皮埃爾(Karine Jean-Pierre)的相片。帖文獲521個表情反應、154個留言及69次分享。[7]

Facebook用戶「Hong Hong」發佈一張截圖,其文字內容、紅框及所附圖片與「Ka Hung Ching」發佈的截圖相同。該帖文獲296個表情反應、65個留言及28次分享。[8]

在X(前稱Twitter)搜尋「豫章信使」,可找到該用戶(帳號為@Snofy8)於9月15日發佈帖文,內容及附圖與網絡流傳的「豫章信使」截圖相同。該帖文獲577個喜歡、175個留言、166次轉發及逾4.5萬次查看。[9]




圖4-6: Facebook群組「華為及鴻蒙香港論壇 Huawei and HarmonyOS Hong Kong Forum」及用戶「 Hong Hong」帖文截圖、X用戶「豫章信使」帖文截圖。

類似訊息在多個平台如抖音[10,11]及微博[12]流傳,當中微博用戶「大象驮蜗牛」於9月16日發佈與「豫章信使」大致相同的圖文,至9月18日更改帖文,在文首及文末分別加上「近日,很多自媒體發文稱:」及「但目前為止,没有任何官媒或權威媒體有報導過此新聞。因此以上的話可以認為係杜撰。」該帖文7,341個讚好、799個留言及517次轉發,其中一個留言「美国:华为偷了美国还没发明出来的技术。[摊手]」獲2,157個讀好。[13]





圖7-10:抖音用戶「蓝色空间」及「星空飞舞」影片截圖、微博用戶「大象驮蜗牛」帖文截圖。

在Google搜尋「白宮 调查 麒麟9000s」,並將日期限制至2023年9月13日之前,可找到一篇今日頭條用戶在9月10日發佈的文章,該標題宣稱「白宫宣佈,麒麟9000s是使用白宫不知道的老美技術設計」,內文則指白宮發佈聲明指「麒麟9000s的製造中未發現阿美技術,但卻堅稱華為Mate 60 Pro不可能無阿美技術製造。」[15]

網絡流傳美國白宮(或白宮發言人)就華為手機Mate 60 Pro的晶片發佈調查結果,各版本所描述的發現略有不同,但主要指向美國不相信華為有相應的技術。但上文均沒有提供任何資料來源,亦無交代白宮的調查結果於何時發佈。

查證

查無相關白宮調查結果

在Google搜尋「Huawei」,並限制在2023年8月30日至9月10日的美國白宮網頁內,僅找到三個頁面提及「Huawei」(華為)一字:[16]

*9月5日新聞發佈會(Press Briefing)
*9月7日新聞簡報會(Press Gaggle)
*9月8日新聞簡報會

按照相關紀錄,在9月5日舉行的白宮新聞發佈會,有記者提及《彭博社》(Bloomberg)記者報導華為的新手機取得突破,並使用中國晶片製造商中芯(SMIC)最先進的晶片,向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對此發展的關注程度,以及此事是否證明美國的出口管制失敗或有人違反有關管制。蘇利文回應表示,在他們取得關於華為晶片的特性及成分等資訊前,不會就該晶片發表回應。[17]

在9月7日的新聞簡報會,有記者跟進華為的情況,向蘇利文查詢當局調查的時間表、如何進行調查等以及怎樣才能獲知相關進展。蘇利文表示這很大程度屬監管機構如商務部的職權範圍,就調查時間表,他稱無法給予一個確切的日期,但不會是幾個月後的事情,又稱會仔細研究,考慮整體情況,並非針對個別手機或晶片。[18]

在9月8日的新聞簡報會,有記者指有報導稱中國禁止政府人員使用iPhone,類似美國禁制TikTok及華為,向財長耶倫(Janet Yellen)查詢事件對中美科技角力及全球經濟有何影響。耶倫表示不知道相關情況,未準備好回應該問題。[19]

上述三個頁面均未提及白宮已就華為發佈新手機一事發佈調查結果,按蘇利文於9月7日的說法,該調查仍在進行當中。

美國商務部正調查晶片

在Google搜尋「US investigate Huawei」 ,並將日期限制在2023年8月29日之後[20],可找到《彭博社》於9月8日的報導,指美國商務部發言人在聲明中表示正努力獲取得更多有關據稱是7納米晶片的特性及成分等資訊。[21]

搜尋結果亦可見《路透社》(Reuters)及《CNN》報導,兩篇報導指出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9月19日的眾議會聽證會上表示,現無證據顯示中國可大規模製造7納米晶片。[22,23]《CNN》指雷蒙多表示,她無法具體談及任何調查,但承諾每次發現有可靠證據顯示任何公司繞過出口管制,商務部都會進行調查。

按美國眾議院科學、太空及科技委員會網站資料,該會於2023年9月19日就《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實施一年舉行聽證會。[24]美國電視台《C-SPAN》網站載有該會議的影片,搜尋「investigate」或「investigation」均只找到上文《CNN》所引述的發言,並無其他涉及涉及「調查」的言論。[25]

美國商務部於2023年9月8日發聲明提及就華為手機的晶片進行調查,其後雷蒙多僅稱無證據顯示中國可以量產相關晶片,並無進一步披露調查結果。

經搜尋,沒有官方資料或報導提及網絡流傳的調查結果,網傳言論屬虛構內容。

雷蒙多組圖屬網民製作

「红枣正甜」及「Amy So」發佈的組圖標註雷蒙多為代言人,在Google搜尋「Raimondo Huawei ad」可找到《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的報導。報導指出,華為推出Mate 60 Pro後,中國社交媒體流傳雷蒙多擔任華為品牌大使(Ambassordor)的假廣告,央視曾在其抖音帳號發佈影片,展現雷蒙多與華為手機經竄改的合照。[26]

翻查央視網站及抖音帳號「小央視頻」,可見兩者均於9月6日發佈同一片段,內有四組雷蒙多與手機合照,註明為「網友制作雷蒙多『華為代言海報』」。[27,28]

圖11,12:央視網站及抖音帳號「小央視頻」截圖。

帖文附圖來自另一場合

以Google Lens逆向搜尋「豫章信使」所附的圖片,可找到《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於2023年5月2日的報導載有同一圖片,相片說明標註由《美聯社》(AP)攝影師拍攝,相中人為美國白宮發言人尚皮埃爾,該文主要評論她在周一(即5月1日)發表的言論。[29]

在《美聯社》相片庫按相關日子及人物搜尋,可找到同一相片,註明為美國白宮發言人尚皮埃爾在5月1日的新聞發佈會發言。[30,31]尚皮埃爾照片攝於2023年5月1日,遠早於華為在巿場推出Mate 60 Pro手機,網傳帖文所附照片與其說法無關。

另外,Factcheck Lab在2023年9月中曾就「美國白宮發言人就華為發佈新機表示強烈譴責和抗議」的網傳訊息發佈查核報告,經查證確認現任白宮人尚皮埃爾並無發表有關言論。[32]

結論

2023年9月10日起,網絡流傳訊息宣稱美國白宮發佈華為手機及其晶片的調查結果,其後又指美國不相信對方有相關技術。相關帖文及文章均沒有提供資料來源,亦無交代相關結果何時公佈。翻查白宮網站,沒有資料顯示當局曾發佈任何調查結果。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回應查詢時表示,無法就調查時間表給予一個確切的日期。美國商務部於9月8日表示正調查華為手機晶片,暫未見具體調查結果。

經搜尋,沒有官方資料或報導提及網絡流傳的調查結果,網傳言論屬虛構內容,並不可信。

資料來源可參見報告全文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