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預算案擬大舉發債700億 逾半為銀債

預算案擬大舉發債700億 逾半為銀債

【獨媒報導】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明日(2月28日)發表,去年度料錄得逾千億巨額財赤。消息指政府的「開源」方法為發債逾700億,逾半屬銀色債券,其餘為綠色及基建債券。其中基建債券是去年預算案提出,以「管理」大型基建現金流需要,讓市民支持項目亦可增「參與感」和「獲得感」。

消息人士稱,政府因應早前發行的零售債券受市民歡迎,而機管局的50億零售債券亦超額認購兩倍,故續為市民「提供」風險低、回報穩的投資產品,又形容可「提升市民對香港歸屬感」。

銀色債券是於2016/17財政年度推出,只供年滿65歲的本地居民購買,及後放寬至60歲。債券為期三年,利息每六個月支付一次,息率與平均按年通脹率掛鈎,並設有最低息率。政府去年發行第八期銀債,總額由500億增至550億,每手入場費一萬元,保證息率由2022年的4厘增至5厘。

綠色債券則是在2018/19財政年度推出,原借款上限為不超過1,000億,至2021年增至不超過2,000億。債券所得撥入基本工程儲備基金,為政府的「綠色項目」提供資金。2021/22年度預算案宣布發行零售債券,在2022年開啟認購,去年的保證息率則為4.75厘。截至去年12月31日,政府已發行1,886億綠債,單是本財政年度已發行666億。

無標題
陳茂波(資料圖片)

去年提出基建債券

基建債券方面,則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去年度財政預算案首次提出,他在演辭中稱發債可「管理」大型基建現金流需要,讓市民支持項目亦可增「參與感」和「獲得感」,計劃在2023/24年度向立法會提交建議。

陳茂波在演辭中亦提到,政府的債項處於低水平,只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四,低於其他先進經濟體,雖然未來會進一步發債,但會將比率控制在百分之十。以2022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3,634億美元(約2.8萬億港元)計算,10%即約2,800億,尚有1,000億發債「空間」。

綠債當收入 去年底欠債逾1,800億

在政府預算中,發債所得的金額被列為「收入」。翻查資料,由2019/20財政年度起四個年度,每個財政年度綠債「收入」分別為78億、193億、291億及660億。

截至去年12月31日本財政年度首九個月,開支為5,294億,收入則為3,205億,赤字為2,089億,在計入發行666億綠債「收入」後,赤字才「減少」至1,423億,同期財政儲備則為6,925億。

與政府帳目分開、根據政府債券計劃下設立的債券基金方面,已發行的未償還債務包括面值2,437.52億港元及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的債券,當中包括面值1,252.52億港元的銀債,基金結餘在去年12月31日結餘為2,938.85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