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展覽《香港再偶拾》:呈現1996年香港的一日 感性記憶中探討歷史

展覽《香港再偶拾》:呈現1996年香港的一日 感性記憶中探討歷史

文獻庫從報紙拼湊當日全貌,包括新聞、社評、流行文化等

【獨媒報導】1990年,香港藝術中心邀請全港市民於該年9月7日,拍攝紀錄當日的香港,後集成展覽,名為《香港偶拾》(One Day in Hong Kong)。今年,亞洲藝術文獻庫梳理館內的香港文獻,以統計方法計得一個日期中位數,1996年10月19日,以此為出發點,呈現展覽《香港再偶拾》(Another Day in Hong Kong)。

策展人之一翁子健整理文獻時,發現幾乎99.9%的事件都會被遺忘,而一日發生的事,即使是當日的大新聞,也會逐漸淡出歷史舞台。《香港再偶拾》意圖透過一個偶然選中的日子,再現當年香港社會以及藝術界大小事件,並邀請六組年齡橫跨60年的藝術家進行創作,重新思考歷史和藝術。展覽位於亞洲藝術文獻庫華懋藝文圖書館,展期由即日起至8月31日。

《香港偶拾》是1990年由香港藝術中心舉辦的展覽
《香港偶拾》是1990年由香港藝術中心舉辦的展覽

《香港偶拾》:公開攝影比賽 透視香港獨特的文化面貌

1990年,香港藝術中心發起一個公開攝影比賽,邀請全港市民在該年9月7日的24小時內,拍攝自己所遇到的生活風貌。中心從數以千計的作品中揀選部分,三個月後以展覽的形式呈現,名為《香港偶拾》。

時任香港藝術中心展覽總監的何慶基在攝影展場刊中提到,九七問題的迫近促使港人不斷審視自己的身分,思考香港如何形成如此獨特的文化面貌,普通市民的鏡頭,提供了一種觀看香港的方法,顯現了與別不同的文化場域。展出相片中,有些事物如今依舊,有些已煙消雲散。以隨意挑選的日子作為歷史研究的切入點,也啟發了亞洲藝術文獻庫研究員策劃今次展覽。

文獻庫研究員從1996年10月19日出發,蒐集當時香港社會以及藝術界的大小事
文獻庫研究員從1996年10月19日出發,蒐集當時香港社會以及藝術界的大小事

個人與公共記憶中融合感性

展覽《香港再偶拾》可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圍繞1996年10月19日的文字、聲音和錄像資料,由文獻庫研究員以不同形式再現;另一部分是六組藝術家帶來的創作,他們分別代表了1950年代至2000年代的視點。

藝術家蕭競聰本身是個文獻愛好者,他展出的收藏包括個人和公共的記憶:他與妻子結婚請柬的初稿和成品、夫婦二人蜜月旅行所乘飛機故障的新聞、繳交第一期按揭的收據、藝術教育的理論書籍,以及當時藝術界對公共政策的討論等。

文獻庫研究員從1996年10月19日出發,蒐集當時香港社會以及藝術界的大小事
文獻庫研究員從1996年10月19日出發,蒐集當時香港社會以及藝術界的大小事

80年代出生的藝術家梁御東帶來的作品是《那就是你離去的原因(廿八次週年紀念)》,靈感來自當時紅極一時的英文歌曲That's Why (You Go Away)。他在K房錄下了自己連續唱28次這首歌的影片,代表1996年至今跨越的28年。策展人翁子健表示,熟悉的聲音畫面,以及被喚醒的記憶,都是歷史帶來的感性滋味。

蕭競聰作品《1996年10月19日的生成歷史》(圖由亞洲藝術文獻庫提供)
蕭競聰作品《1996年10月19日的生成歷史》(圖由亞洲藝術文獻庫提供)

用藝術的新視點解讀歷史

人的記憶有時需要借助他人提供素材來補足。1996年時,Florence Lam年僅4歲。她透過家人的敘述了解當時的自己和世界,並據此創作了一本童書《我是誰?》。

Florence Lam童書作品:《我是誰?》
Florence Lam童書作品:《我是誰?》

藝術家張子琪則出生於2000年以後,對於無從回憶的1996年,她從大量資料中選擇了一個被人遺忘的颱風「貝芙」——在香港東南500海里掠過的一號風球。翁子健解釋,「貝芙」算得上當日最大的新聞,但一個月後,有多少市民記得呢?28年後的今天呢?張子琪以裝置《晚安 貝芙》紀念這個颱風,回應城市中的記憶和遺忘。

張子琪作品:《晚安 貝芙》
張子琪作品:《晚安 貝芙》

藝術團體掩耳杜寧(杜躍和黎振寧)的作品《世界發生了一些事,令時間邊得沒意義》,是一段近兩小時的行為錄像。畫面中心是一鍋持續沸騰的水,藝術家在畫面左右朗讀拍攝當日的報紙,包括社評和新聞,直至水被蒸發乾淨。二人提出了他們對歷史的觀察,正如消散在空中的聲音和蒸汽。

再現文字、聲音、錄像資料 拼湊偶然一天

除了藝術家創作,《香港再偶拾》也再現了大量文獻資料。研究員收集當時藝術圈發生的大小事件,將宣傳單張、雜誌、新聞拼貼於文獻庫圖書館的牆上。翁子健解釋,文獻研究如同「查案」,在缺乏資料的香港尤是,於是決定借用偵探電影中的mind map(心智圖),把藝術事件作為觀測當時社會的「線索」。

當年,尚未有團體展開系統性的田野錄音(field recording),研究員從網上收集素材,抽取背景聲音:飛機掠過、渡輪啟航、街頭雜訊等,剪輯成一條閃回1996年的音訊。錄像方面,新聞片、市政局廣告、紀錄片等則被編輯成一組三聯畫面,拼湊成那個偶然的一天。

展覽:《香港再偶拾》
時間:即日起 至 8月31日
地點:亞洲藝術文獻庫 華懋藝文圖書館
地址:香港上環荷李活道233號 荷李活商業中心11樓

記者:王佳文

文獻庫研究員從1996年10月19日出發,蒐集當時香港社會以及藝術界的大小事
文獻庫研究員從1996年10月19日出發,蒐集當時香港社會以及藝術界的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