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伸手可觸的城市與自然

伸手可觸的城市與自然

走入面對清拆建屋而滅村的荃灣石梨坑村,昔日2,000多人的村落,今日因為城市發展,大量人士搬出,只餘下100多人,但他們的身處的大自然,過去百年一直服務新界西的居民。周圍的街坊,不論安蔭邨、石籬邨居民,只要有問題,就會想起石梨坑村,在村內,興建廟宇、涼亭、遊樂設施,鄉村和城市,從來不是對立,而是一種互動的相處方式。

3歲兒子楠楠想幫助村民葉雯姐姐帶團,讓公眾了解村莊的歷史,他不斷提出問題,「為什麼這裏原有三條坑,第一條坑變成什麼呢?」原來第一條坑已經成為安蔭邨。望着漂亮的第坑(河溪),他若有所思,想起自己的生活。

楠楠跟大家分享,住在大坑,常去河流(即坑)玩耍的經歷,他說「寶馬山都有大坑,我成日想去玩!」

330727498_928717094929108_8178763432981771905_n

他分享在河中見到小魚,小蝦,大家都非常陶醉,可能這是其他參加者沒有的童年,在河溪旁邊的小孩生活。可惜,楠楠去原始的河流,要坐車,再走路20分鐘才到達,而石梨坑村附近公屋的居民,只要往上跑,就能到達自然的河溪。

石梨坑村的河流風景,小橋流水,猶豫山水畫,大樹,巨石,小魚,從水塘留下來的清澈河水,訴說着百多年來,村民耕種,而附近公屋的居民,努力將河溪,變成大家享用的公共空間,有廟宇,農田,涼亭,平地,我們探訪途中,有附近屋邨的長者,在此收拾垃圾,互助合作,花上幾十年建立的城鄉默契。

330389680_892485748764336_634433867603770718_n

政府一聲清拆重建,變成20,000人的公屋。偏遠的地點,是否真的適合公屋呢?城鄉共生的樂土,卻變成冷冰冰的公屋。人口下降,加上我們還有大量棕土,美麗的自然,理應留給附近的居民、金山的馬騮。

港人除了居住問題,還需考慮生活質素,香港在亞洲各地之中,出生率已經非常之低,比起附近地區,僅僅比世界最低的的韓國好一點。是否需要反思怎樣的生活才是美好呢?過去幾十年其實已經有答案,只是我們看不見。

330311353_568010031713202_871273720347425015_n

香港的美好,在於咫尺的自然,方便的城市,但知之間,周遊在綠草和繁華,這種方便,其他地區,無法比較。

近年台灣興起後山的研究,而日本也在發掘城市中的綠化地區,伸手可觸的方便,正是其他競爭城市夢寐以求,但是我們卻視而不見。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