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從油塘麵包店看社區

從油塘麵包店看社區

文:油長、昆仔
攝:爛船

早前網絡曾有媒體報導「油塘變成麵包大本營」。鋪天蓋地的瘋傳,令油塘成為市民們茶餘飯後的熱話。談到社區配套不均,到底油塘是否一個基礎設施完備且宜居的社區呢?

鄰近油塘站的鯉魚門廣場、大本型、油麗商場,平均服務三至四條屋邨。先從「麵包舖」說起,從油塘站A出口出發,短短十數分鐘的路程,我們就已經接觸到四、五間不同類型的麵包舖,有中式蒸包點,亦有精緻的日式麵包,五花八門。然而在價錢或選擇上均未如理想,例如區內都是連鎖大型麵包店,價格偏高昂,最便宜的也要8元。假如街坊想簡簡單單食一個價格親民的菠蘿包,也許要乘車或徒步至相鄰的藍田等。

至於街市的種類,我們可以在油塘中心找到上一代的路邊乾濕攤檔,其次就是康文署轄下,相對大型而更具規模的鯉魚門街市和魚類批發市場。最後則是林立在商埸中的超級市場,以及日後全新的鯉魚門廣場街市,有著各種街市面貌。可是路邊的攤檔、舊式乾濕合一的街市、種種皆被喻為「舊區」特色的店舖,卻慢慢絕跡油塘。

假使街坊生病了,你又會到哪裡求醫?縱觀油塘上上下下的醫療服務,僅有零星的私營診所,最近的公營醫療服務也要到藍田或牛頭角。翻查資料,早在2014年區內便有聲音要求政府在油塘興建分科門診。根據立法會2019年的文件,醫管局將會在碧雲道地盤甲擬建房屋發展用地中,設立公營診所,但預計於2029年才開始提供服務。

我們的社區正在走向看似日趨便利的環境,但環境衛生反而變得更為惡劣。在油塘的街道上,少不免看見一些缺德的行跡,例如:隨風飄來使用過的口罩、花壇邊擺放著一兩隻用完的發泡膠碗。更甚的是屋邨內的垃圾房,不時出現污水遍地,或者廚餘直接被丟棄在走火通道的情況。若大家願意行多一步,把垃圾放進桶裡,大家便能享受更好的居住環境。至少,不用看到滿地垃圾,也不用忍受異味。也許重塑鄰里關係並非兩三日便可實現,但至少我們可以形成一種默契、社區關愛的共識,共同建立稱心的社區環境。

談及一個宜居社區,不單要需要追求硬件上的完善,更有賴街坊之間的配合和關心。若不能兼具,便只會淪為華麗的空殼。正如近日大家經常分享的一句話:「人喺邊,屋企就喺邊」。社區發展涉及很多因素,但人心才是最重要的一環。只有人與人相聚,這才促成家,築成區,造就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