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淫審與網絡迷思之二:互聯網新世代哪裡去了?

在淫審諮詢的「新媒體」部份,政府開宗明義地說:

鑒於新媒體的出現,尤其是互聯網日漸普及,公眾認為有必要訂立措施以保護青少年免受新媒體上的淫褻及不雅資訊所荼毒。

在香港,青少年永遠被描寫為社會問題,要被保護與規訓。可是,在網絡媒體的年代,青少年理應是開創新天地的主體。

21世紀的開創者

最近在翻看 wikinomics, 裡面提到開創互聯網新媒體的一代是於1977年到1996年間出生的青年,他們的年齡在12至30之間。他們生長於互聯網變成主要溝通平台的世代,亦將成為21世紀的開創者。

這班青年的父母輩,在成長時,大概天天看電視,被單向度的傳網媒介廣播喂大,自己受到主流意識的洗禮,亦希望孩子跟從自己的路走下去,看到孩子整天掛在網上,不知對方在看什麼,做什麼,感到不安,要想盡辦法去管。

相反,互聯網世代的青年,他們習慣互動的媒體,懂得分辨互聯網的資訊的真偽,懂得於不同的網上平台以不同的「化身」來進行對話與互動,懂得透過朋友網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訊資。他們比父母輩更精明,懂得網上自學,搜集資訊。

根據一些研究指出,互聯網世代的青年,比起上一代人,更尊重個人的權力(因為在網上論壇,每個人都有平等的發言權),更尊重私穩(因為他們深深體會互聯網散發資訊的力量對個人所造成的打擊,為此他們會捍衞網上匿名活動),亦更尊重言論與表達自由。

他們於網上寫日記、創作與分享,互聯網是青年的抽屜、私密空間,然而,政府與家長卻要以「保護之名」把他們的抽屜翻開查看。更過份的是,這些要求立法的人,對互聯網的文化一無所知,他們很多對互聯網的知識水平近乎零,大概只懂得上網搜搜東西寫寫電郵,卻要去規管新世代的「專家們」。

新媒體.新經濟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亦遇上全球金融風暴帶來的衰退,資訊產業以其低能源成本高增值的特性,大概會成為帶動經濟的主導力量,事實上,互聯網從軍事科技轉化為民用資訊平台的動因,正好是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機。而這批新媒體青年所擔當的角色就更為重要。他們需要一個廣濶自由的平台去接觸更多新鮮事物。

因為搞 inmediahk.net 的關係,我認識了不少的互聯網新世代尖子,二十出頭,他們很多都是打網上遊戲大的,對網上色情資訊比我了解更多,畢業後都進入 i.t 行業,對互聯網新工具的發展有很多點子,我在他們身上學到很多。他們沒有被「新媒體上的淫褻及不雅資訊所荼毒」,相反,因為香港經濟被大財團壟斷、政府缺乏對創意事業的資助、社會文化因循守舊而感到納悶。

專制父輩的自我保護

在討論新媒體審查的過程中,政府完全沒有進入新互聯網世代的文化與經濟中考查,相反卻以「公眾」的立場來混淆視聽。整個規管邏輯,是某些道德專制者,在Anti Oedipus complex(父親害怕被兒子殺害)的恐懼下制定出來,他們害怕被新的力量所取代而要實行禁制,他們要保護的是「自己」(或自己的價值)而不是「青年」,因此不嘗試去了解青年於互聯網上的文化。而在過程中,他們放棄了理性,而以道德戒律/上主之名來推動。

當然,這種禁制,正好造就了殺父的結局,因為未來是屬於新世代的,而他們對不講理的權威只會嗤之以鼻。

(預告:下一篇會談過濾系統)

淫審與網絡迷思之一:互聯網無王管?

圖片來自 open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