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元朗南:保育農地成「空話」

元朗南:保育農地成「空話」

圖:在唐人新村及山廈村之間,暫擬保留的農田

元朗南發展 政府暫建議保留農田
具體保育措施欠奉 保育成空話

元朗南發展計劃的第二階段咨詢在昨天(7月15日)結束。元朗南發展區佔地216公頃,其中四成三是棕土(即經營露天貯物場、工場、倉庫等),將容納八萬人,最快2025年首批居民入伙。今次政府將「保育常耕農地」列為整個計劃的指導原則,除了計劃興建26100個單位外,還保留唐人新村一帶農田。雖然政府暫時決定保留農田,但現時農友已面對地主加租、斷租、農地被破壞等問題,政府又沒有具體保育措施,「保育常耕農地」或成為空話。

農友面對多重威脅

在山廈村與唐人新村交界耕種的鍾先生三十年前向原居民租地,一手一腳開墾十斗荒地。他曾做椎間盤碎裂的手術,又曾割膽石,但仍堅持落田,期望直到自己無力再耕種。

可是,自2012年政府提出元朗南發展計劃,地主每年加租一成。他擔心政府雖然保留農田,但土地自由買賣,作為租戶,最終只會被地產商逼遷,非常無奈。附近農友鍾先生情況亦然,前年地主拒絕續租他其中一塊農田,只對他說「貴到你租不起」。他嘆息,「現時愈辛苦工作的,愈難搵食」。

14635852156_dce6610c13_z
圖:區內七十多歲的張伯伯養了一頭黃牛。多得牠犁田,才減輕了張伯的工作。張伯的黃牛今年五歲,聽說牛有20年壽命,不知張伯是否能和小黃牛繼續在農田耕種到老。

近朗漢路南邊一帶的農田,雖然劃為「綠化用地」,但三個月前已被人傾倒泥頭,現場仍停泊多間泥頭車,疑經營違規停車場,是典型的「先破壞後發展」。

14658821715_a3d1a0efc8_z
圖:泥頭覆蓋農田,現場仍有多架泥頭車停泊

規劃署:無具體保育農田

規劃署官員在6月26日的團體討論會中表示,理解農夫的狀況,知道農友面對租約期太短,農友難以投入生產等困難,已一直跟漁護署跟進,但暫時沒有保育該幅農地的具體方案。

由於元朗南具發展發展潛力區,連同附近洪水橋新發展區,將涉及大量露天貨倉經營者搬遷,可能破壞發展區以外一帶農地。規劃署認同這個問題的確令他們頭痛,但需要發展局更高層次的政策討論,並期望今次元朗南房屋計劃咨詢後會有進展。

元朗南農友大多出產常規菜,有別於有機菜,常規本地菜售價比較平宜,在大陸菜與有機菜之間,供基層市民多一個選擇。雖然政府有意保育農地,但單靠劃為「農業用地」,對農友的保障根本不足,最終亦難以保育農地。

++++++++++++++++

土地正義聯盟的意見書

土地正義聯盟認同政府應優先發展已被破壞的棕土,增加房屋供應。就元朗南房屋用地規劃及工程研究,我們有以下意見:

農業

根據初步分區計劃大綱圖,唐人新村及山下村之間一帶常耕農田將劃為「農業用途」。可是,我們近日到該區視察,發現有農田在三個月前被人傾倒泥頭,現仍停泊多間泥頭車,疑經營違規停車場。該農田現劃為「綠化用地」,是典型的「先破壞後發展」。另外,區內多名農友均表示,地主最近兩年已不斷加租,每年的加幅達一成,甚至有地主已斷租,隨時會收回農地,農友生活欠缺保障。可見,單靠規劃,不足以保育農田。我們要求政府限制該片農地只可作農業用途,不可再轉換用途,減低地主「先破壞後發展」及逼遷農友的誘因,真正建立社區支援農業。

除了保育發展區內的農田,政府必須加強對發展區以外一帶農地的保育。鑑於元朗南具發展發展潛力區,連同附近洪水橋新發展區,將涉及大量露天貨倉經營者搬遷。政府須訂立一套發展完整的使用棕土政策,妥善安排露天貨倉經營者搬遷,避免他們轉移至十八鄉其他地區,破壞農田及鄉郊環境。

農業地帶周邊應設一個社區墟市,形式像天水圍的天光墟,附近居民可以帶農作物或其他產品銷售,活化社區經濟,令農田一帶成為結合農產品生產、社區經濟及休憩康樂等活動的中心,成為附近居民生活的一部份。

政府設計農地東西兩面建築物的高度及佈局時,應讓農地帶能保持最長的日照時間,不減低現時農地的生產力。

土地發展模式

北面接近元朗市中心的部份應仿傚元朗市中心的規劃方法,設立商住合一的混合地帶。政府應保留街道的業權和管理權,令街道層面的小型商業活動更頻繁,而且更多元化,例如有露天大排檔。這比將住宅用途和商業截然分開,更能活化街道,也更貼近市民的生活。在六十年代規劃的大埔市中心四里廣場亦是一個可供參考的例子。

政府須將每塊土地的發展規模縮小,讓更多中小型發展商參與,避免被大型發展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