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港產片戇居精神最感人

港產片戇居精神最感人

原來,香港人很喜歡談夢想,今年DSE中文作文有一題可以選答「夢想看似不切實際但很有意義」或「夢想看似很有意義但不切實際」。那些有ibank不做開社企,有專業唔撈開檔賣雪糕的人近來湧現,經常上報紙。同一時間,買到樓的年輕人紛紛上報,正所謂「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1],平常發生的事誰要看,罕見稀奇的事才有新聞價值。兩年前,住劏房是新聞;現在,上到車才是新聞。

問中年人有甚麼夢想,答案是買樓,如果已有樓,買多層囉。問年輕人有甚麼夢想,答案都是買樓,就連五歲小朋友,都會答買樓。買樓是香港人的夢魘,但《五個小孩的校長》告訴我們,香港地還是可以有夢想,看似不切實際但很有意義。

《五個小孩的校長》的楊千嬅飾演月薪只有$4500的校長,一心只想把小朋友轉到更好的學校,後來人脈用盡也辦不到,就爭取收生以延續幼稚園的生命,成件事 doesn’t make sense。有電影編劇說,完全不能投入,因為學校要關門就轉校,小孩不會無書讀,不知道堅持甚麼,這樣一來整套戲的主線就崩潰了。但港人還是喊得眼淚連連,有人細聲啜泣,有人放聲大哭,哭得椅子也震動。香港人看似功利現實,遇著婆媽事還是會受到感動,哭哭啼啼,也許是現實裡不太可能發生的好人好事才更加感人。

換著是《公投飯票》的 Marion Cotillard,為了保著工作到處游說同事放棄豐厚花紅,不要投票炒她,夠實際了吧,其實也不切實際。誰會為了同事放棄一大筆錢?又不是有親。她俟家俟戶去哀求同事別投票趕走她,整件事根本不合情理。首先,僱主炒人是商業決定,無理由拿出來公投;第二,人為私利,沒有利益交換,無可能犧牲自己幫你吧,除非感情非常好,但戲中沒有鋪墊如此劇情,令人難以信服。後來竟然又有八個同事願意犧牲花紅保留她,雖然投票還是輸了,但最後經理沒有炒她,好像很不切實際的事又成功了。奇怪的是明明投暗票,聲稱支持他的同事竟然又沒有一個暗地反口;人要是那麼容易割捨眼前利益,梁家傑就不用搞大型「反袋住先」運動了。

《公投飯票》不好看,因為沒有「夢想」,基本上只是私利,一人為了私利而花很大努力說服其他人放棄他們的個人利益,雖說顯露了人性光輝,但一點也不浪漫感人。兩部戲的橋段都可以犯駁,不同的是Marion Cotillard很現實,楊千嬅很戇居,於是後者感動人,前者沒有。

所謂「不切實際」,其實就是「戇居」,做的事要戇居到某個程度,不切實際才變得有意義。如此戇居的,還有《衝鋒車》裡四個型英帥的大賊吳鎮宇、任達華、譚耀文及鄭浩南。用紅van假冒警車已是奇招,他們食大茶飯都正義上身,決定打劫洗黑錢的運屍車,以黑制黑。後來以姜浩文為首的另一班賊覬覦同一架運屍車,拿著AK47掃射,吳鎮宇的一方雖壞,但不殺人,敗退後又很戇居地冒著生命危險折返,去懲治姜浩文那伙比他們殘忍的賊。完事後,他們其實不必自首,最後因為曾作出承諾,還是戇居地自首了。

《衝鋒車》裡戇居的還有年輕警員古巨基。明明不用查的案,他又要踩著單車查;明明是偷人單車,留低字條話徵用;用單車螳臂擋車,為了救個賊;最後還放犯,這些都是極戇居的行為。電影拍出來,不覺得cult不覺得爛之餘,還有那種熱血漫畫的情懷。

《衝鋒車》好看在明明是壞人卻那麼善良,將人性的陰暗釋放、承認,繼而透現人性光輝,雖然距離真善美很遠還有些少邪惡,但有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反省。香港人不也是這樣,好像個個都為錢,但總有些傻人免費替窮學生補習,蝕本派良心餐給窮人,用身體保護學生,以血肉擋警棍,完事後還集體自首,做完沒有得到甚麼,沒有達到甚麼,看似不切實際但很有意義。

從《打擂台》、《狂舞派》到近期的《五個小孩的校長》及《衝鋒車》,我們發現原來夢想好sell得,原來很多人在背後默默奮鬥,為了一個不存在的擂台,一個不為人知的地下比賽,一間將要關門大吉的學校,或者連夢想都不是,只是「覺得件事好型」於是去制服一班拿AK47殺人不眨眼的賊然後去自首。拍所謂香港電影本身就是戇居,只有香港市場的戲收盡就幾千萬票房,有了中國市場是幾億起標[2],但香港需要多幾部這樣戇居的電影,繼續鼓舞人心,在荒誕的世代保存熱情。

參考:

[1] 港視劇集《導火新聞線》的對白
[2] 《五個小孩的校長》及《衝鋒車》其實是合拍片,但富有本土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