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本土派進入議會,然後呢?

本土派進入議會,然後呢?

區議會選舉臨近,今年應會多了一批打著「本土」旗號的年青人參選,成敗難料。不過更多本土派則展望明年舉行的立法會選舉,若然真能拿下議席進入議會,那麼本土派又應該做什麼呢?

去年雨傘革命開始,不少人認為應該放棄選舉。當然,現時本土派在立法會甚至區議會連一席都沒有,進入議會是需要漫漫長路的。不過,能進入議會就能增加曝光率,所以現在其實是個絕佳時機思考為什麼要進入議會及需要做什麼。

筆者認為本土派可以開始嘗試思考並計劃將來如何在立法會提出以下方面的法案:

檔案法的訂立:這是推動本土思潮必要做的事,在民間建構正確的歷史觀實為治標不治本。政府仍能壟斷何時及如何開放檔案的權利。姑勿論香港將來的政體或民主前途如何,訂立檔案法是一個政府負責任的行為,同時使政府管治受到制衡。

政黨法的制定:行政長官管治香港之所以持續弱勢,除因其認受性長期被質疑外,也因其缺乏自己的管治班底。三司十幾局往往是行政長官成功當選後才「埋班」的,就算是問責局長,對市民又會負上多大的責呢?沒有自己的內閣,加上在立法會沒有黨友支持這先天劣勢,是不少學者都認為要開放討論政黨政治的前提。

資源及審批的監察:在區議會好,在立法會也好,政府資源如何運用往往一早已有共識。以往因泛民擁少數票,對資源運用較被動,往往這能作監察角色。如本土派進入議會後,由泛民獨掌輿論道德高地之局面將可打破。此改變的最大輸家其實是泛民,因為未能爭取輿論下他們就不能以香港人名義打悲情牌。

英文的定位:近年出現的殘體字普通話入侵現象,促成文化及教育界反思使用正體字廣東話的好處。不過,解決此問題外,其實關於英文定位問題也需要處理。眾多研究指出港人英文水平下降,長遠會影響香港經濟;但究竟在普通話越來越強勢入侵下,英文極可能會淪為第三語言情況下,各界可以如何著手解決此問題呢?要知道學習語言的黃金時間一過不下更大努力是很難追上水平的。

港中區隔的實行:實際做法是什麼呢?除了喊出香港收回單程證審批權外還有什麼呢?金融市場、房地產、水源、食品安全及醫療事業等方面如何區分香港人與中國人的使用權利呢?

二十三條及網絡保安等條例的研究:將來的本土派議員,少不了曾參與過雨傘革命。在保皇黨大肆抹黑所有集會示威之際,本土派更應團結一致,共同討論及檢視關於二十三條、集會、示威、遊行的條文,避免公民權利被中共進一步蠶食。

必需承認,在未有足夠本土派進入議會之前,根本不可能推動以上任何法案或改變現況,在此情況下需與議會其他勢力有溝通及共識。同時本土派需在議會外抗爭及推動香港人的本土思潮,內外夾擊下才能成功。

圖片來源:政府網頁

作者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