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為甚麼「添好運」馬來西亞關門大吉?因為大馬人不吃豬肉嗎?

為甚麼「添好運」馬來西亞關門大吉?因為大馬人不吃豬肉嗎?

(網上圖片)

三年前進駐大馬的著名香港點心添好運,剛剛在7月4日宣布結業關閉。根據《香港01》的報導,添好運創辦人麥桂培在承認結業消息時表示原因與文化差異有關:因當地大部分人都信奉伊斯蘭教,不吃豬肉,但很多點心都一定要用上豬肉,例如叉燒飽、燒賣等。當初估計當地約一成是華人,應該有固定客源以維持收入,惟最終仍出現客源不足的情況。

然而,這事件引起馬來西亞華人不少反應,我們請了馬來西亞朋友婉晴來回答以下問題:

1. 榮獲米芝蓮一星級的香港點心專門店「添好運」,在馬來西亞的加盟店近日全線結業。創辦人麥桂培認為,與當地不吃豬肉的飲食習慣有關。這是主要原因嗎?

根據媒體報導以及麥生事後承認,添好運倒閉結業的根本原因是營業虧損89.6萬,短期內無法轉虧為盈。這裡涉及更多的應是其商業模式出現問題。如果麥生有做市場調查,就應該深知大馬點心舖非常普及,叉燒包處處可得,要吃點心在街邊大排檔就有,添好運所謂「即叫即蒸」的特色,來到食材新鮮多元的大馬,不見得會有多少優勢。米其林(港譯米芝蓮)一星的光環,確實能吸引一些人排隊品嚐,但若要深入平民日常,不會是首選。

更何況,兩家添好運專賣店都開在吉隆坡和雪蘭莪州的商場內,雖然該兩家商場都是人流眾多,剛開始營業時也有大排長龍的盛況;但高昂的租金必定拉高了許多營業成本。而根據網民塞滿各大媒體面子書專頁的留言區反饋,添好運的價格昂貴、不好吃、服務態度欠佳、味道不夠道地,才是更根本的原因。在其中一家分店的同一層,還與另一家本地點心舖打對台,但後者至今生意興隆客似雲來,他們也賣豬肉點心,怎麼不見得就因穆斯林吃不得豬肉、不夠客源而倒閉?

2. 馬來西亞的華人人口是否太少,需求不足,所以一般華人飲食業經營都會不容易?

首先,根據2016年人口統計,大馬華人人口665萬,佔全國人口23.4%,絕非報導中麥生估計的僅僅一成。當然,並非所有華人都吃豬肉,但也不要忘記,不是所有非華人就是吃不得豬肉的穆斯林。

而且熟知大馬的香港人都了解,大馬一直深受香港影視文化影響,對港式的飲食文化或樣態是相當熟悉且不排斥。反之,香港也極其依賴海外華人市場支撐其娛樂工業,香港藝商界來馬投資餐飲業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665萬的華人人口幾乎是九成香港人口,內需是足以支撐一般的華人餐飲業。只是若要永續經營,就不能只靠名氣。

IMG_3447

3. 為甚麼事件好像引起不少馬來西亞華人的反感?

新聞一出,即遭來網友大肆抨擊,添好運這次是踢到了硬石,因為麥生為自己經營不善而開脫的理由太牽強,令人不齒。

添好運會祭出文化差異的理由,並像是以一個弱者形象,來強化在穆斯林為多數的大馬社會裡無法立足,背後有著自詡優越的文化姿態作祟。大多數的海外投資,都僅僅衝著海外有華人市場這塊肥肉而來,卻對本地多樣複雜的色彩了解不足或拒絕深究,這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文化優越感造成的盲點,因此才會發生像這樣生意失敗了,還要轉頭將失實的原因怪罪於當地消費者選擇的事,令人遺憾。

其實,承認自己的叉燒包不夠好吃,真的會比賴大馬人不能吃叉燒包,來的誠實坦蕩。而這次的添好運事件會引起極大迴響,筆者認為是因為在情感上惹怒了熱愛豬肉的大馬華人。你聽過肉骨茶嗎?玻璃叉燒呢?大馬宗教問題雖然頗多,但絕對與添好運無法在當地存活無關。不要再將刻板印象粗暴地亂套入一些「異地」想象中,下一次就在營業地點、價格等實際面向上,多做點功課吧。

本文由「越界華文答問」製作,日後我們還會就著不同地區朋友的興趣,製作答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