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現實與虛構之間 – 盛世

現實與虛構之間 – 盛世

盛世
陳冠中, 2009
Oxford

陳冠中的《盛世》一讀起來便彷彿像一本反烏托邦小說。在那2013年的中國裏,每個人都滿足於自己的生活,盼望、幸福、愉悅充斥在人與人的對話之中。傳媒將這個時代形容為最好的時代,而中國則是最強盛而又最有未來的一個國家。對於這種說法,人民是打從心底裏相信的,但卻有寥寥少數的幾個人不能接受今天那完美無瑕的社會,其中之一就是方草地。方草地是主角老陳的舊朋友,但自從中國的盛世開始以來就再沒見面,甚至已然被遺忘。但當他突然再出現,所帶著的卻恰恰是一個無論在公眾還是私下對話裏都已經消失的記憶,而那記憶中的事件又正好是盛世的開端!

和一般市民一樣,老陳並不覺得今天的中國有什麼問題,而只認為方草地想問題想到鑽進牛角尖了,直至後者提起了一樣作為知識分子的老陳應該十分關心的發現:楊絳的書再也找不到了。這個事實就如早已沉沒到光也未能穿透的深海的一艘輪船,它每天都在同樣的位置卻始終未能被人發覺,即使是作為訓練有素的潛水打撈員的老陳也未能察覺它的存在。半信半疑的老陳為了證實自己沒有錯而到了當地最大的一間三聯書店,楊絳的書沒有了,被店長輕描淡寫的就確認過來,而更離奇的是,他每走到本來放著關於文革、反右作品的書架附近時,就會不期然的胸悶頭痛發作:上次三聯春節聯歡那天,老陳就是走到這裏,胸口感到鬱悶,今天,老陳的頭像爆炸一樣陣痛。老陳惟有放棄找書,急步走上地面,頭痛稍緩,他想到要找個地方坐下,於是直奔二樓咖啡廳(1)。為了能夠理清這背後的原因,老陳和方草地展開了更深入的對話,故事就這樣繼續發展下去。

縱然都是每個人都過得富足美滿的世界,《盛世》卻既沒有那無處不在的監視器,也沒有由胚胎便開始的調適訓練。與其說這些系統在2013年的中國裏並不被需要,不如說它們還沒有發展起來。這書寫成的時間是2009年,而它所描述的中國只在四年之後,短短的四年大概難以讓今天還未被實現的科技完善和普及化。所以,如果還是要將其歸類為反烏托邦小說的話,它所敍述的並非是在一個「完美」制度下,一個不完美的人的反抗過程,而是聚焦於從一開始人們是如何走進與適應這個"完美"的制度的。

而更重要的是,虛構的未來從來都不是作者所想描述的情景,他所要呈現給讀者的由始至終都只是今天的中國。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那種精神面貎卻是切切實實的。對於未來的期盼、對於進步的滿足、對於權威的信任,一切一切都不是虛構,而只是對現實的誇大。六四被遺忘了,京奧被具體化成為興奮劑,或者,「六四」二字並不能在書裏出現,正象徵了現實與虛構之間的那分界線其實是有多模糊。

Note:
1. 陳冠中(2009),盛世, 第二部第一章 〈走過來走過去〉

Facebook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