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龍尾灘第一階段生物搬遷範圍缺堤 隔絕生物返回原居地方法撤底失敗

龍尾灘第一階段生物搬遷範圍缺堤 隔絕生物返回原居地方法撤底失敗

龍尾已完成第一階段生物搬遷的範圍,出現缺堤,生物可輕易返回原居地,政府試圖用此方法隔絕生物返回原居地,撤底失敗,反映生物搬遷方案在執行上根本不可行!

政府在大埔龍尾灘興建人工泳灘,先要由承辦商搬走潮澗帶三種具保育價值的魚類(雙斑舌鰕虎魚、乳突鰕虎魚,及星點多紀魨),以及三種棘皮動物(海星、海膽和海參)。土木工程拓展署及其承辧商,於本月初開始,已進行第一階段生物搬遷,並於12月8日示範在用黑色圍網圍隴的範圍內,於日間潮退時短短約兩小時進行捕撈,其間嚇走魚類,揚起泥塵,在濁水中尋覓目標魚類難度不言而喻,而且只會捕撈泥灘表層2厘米內的海星,大量潛入2厘米下泥底的海星亦不會被搬走。

守護龍尾大聯盟成員今日(12月10日)視察工程範圍,發現隨水升降的臨時堤圍在水漲時出現多處缺口,海水可以進入圍封範圍,即海洋生物亦有機會重新返回原居地,堤圍並不能發揮隔絕作用,第一階段搬遷工作可謂撤底失敗!此外,生物搬遷的接收地,為以紅樹林為主的汀角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淺灘,與龍尾灘滿布泥、砂、石的環境相距甚大,而且承建商沒有圍封特定地點安置搬遷的生物,根本無從監察生物搬遷後的生死,整個安排根本不符合科學精神!

守護龍尾大聯盟要求政府承建商重做第一階段範圍工作,修補問題,並汲取經驗,在第二階段認真進行搬遷工作,並於接收區劃定監察範圍,確保能夠肯定被搬遷生物的生死,而非憑空說有信心生物存活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