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當烏頭遇上膠

當烏頭遇上膠

文:綠色和平資深媒體與推廣主任王寶盈

香港人鐘情海鮮,每年每人平均食用71.9公斤海鮮。在食用海鮮的同時,你會關心自己其實正在吃什麼嗎?

綠色和平早前公布,6成野生烏頭體內含有微塑膠,平均每條野生烏頭含有4.3件塑膠碎片,當中一條更多達80件。除了烏頭,全球至少170種海洋生物,包括青口、龍蝦、丁香魚等含有微塑膠,本港流浮山及珠江河口的生蠔亦無可倖免。

你可能不會吃有農藥的蘋果、毒菜;卻又為何食用受塑膠污染的海鮮呢?

其實,你每次享用海鮮時,很有機會已吸入了微塑膠。微塑膠本身或含有毒有害添加劑,落入海洋後會黏附農藥、塑化劑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影響生物及人體健康。如果吸入黏附了農藥的微塑膠,就有可能干擾內分泌,甚至致癌。

那麼,以後都不能吃海鮮嗎?你固然可以這樣選擇,可這只是一個消極又短視的方法。事實上,在烏頭中找到的塑膠主要是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即常用於即棄塑膠餐具,如飲管、醬料包、膠袋、凍飲杯及膠樽等的塑膠成分。不想再吃膠海鮮,就要源頭減廢,拒用即棄塑膠製品。由今天起,少用即棄飲管、自備不銹鋼或者玻璃容器去買外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