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跳不出框框、不堪想像的未來」 ——回應「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

「跳不出框框、不堪想像的未來」 ——回應「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

團結香港基金(下稱「基金」)於8月7日公佈「跳出框框 想像未來 - 『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研究報告,可以說是配合林鄭月娥施政報告倡議填海的造勢大會。不敢觸踫既得利益者的權益,繼續以「生態欺凌」的手法,盲填海,繼續「以基建救港」,吹噓一個無政策、無計劃的泡沫未來,務求「氹人落疊」。跳不出框框,不堪想像的未來。

根據政府反覆研究提出的住屋需要,只欠230公頃用地,市民已提出多個即時可行的覓地方法,包括收回高爾夫球場、收回軍事用地、發展棕土及閒置土地等等,為何「基金」要大張旗鼓,倡議大幅度填海,而且遠水不能救近火,可見填海建議並非最後真相。

土地分配不均 vs 土地供應不足

香港的確有土地問題,但並非土地不足,而是土地分配不均。在提出土地大辯論的過程,無論政府、土供組、團結香港基金等等,都貓哭老鼠地忽然善心,關心基層住屋問題,以悲情作為搶地填海的藉口。眾所周知,香港的土地問題是分配不公,而非供應不足。是傾斜於大地產商的利益、將土地房屋商品化、大量熱錢流入、樓房變成內地走資的避難所等政策使然。土地分配不均不單出現在住屋用地分配上,連「葬區」也出現同樣情況。根據2030+ 的700多公頃「政府、機構及社區」用途,食衛局就預留了65公頃作公營龕位用途,先不談有多少水份,但政府預留給原居民的葬區就有4,000公頃,差不多相等於團結香港基金倡議『強化東大嶼都會』填海2,200公頃土地的1.8倍,是土地分配不均抑或土地不足呢?

屏風島效應

團結香港基金建議的『強化東大嶼都會』是在大嶼山與香港水域中間填一個2,200公頃的人工島,等同一幅在海上面積達(10,000米x 2,200米)的屏風島效應,除了整個海洋生態環境受到影響外,大嶼山南部多個海灣(包括梅窩、芝麻灣、坪洲、愉景灣)的水流及水質必受影響,久而久之,梅窩、芝麻灣及坪洲必然成為填海的下一個對象。

有地樓價自然平?誰可保証

「基金」經常指出香港住屋「貴、細、擠」,但係增加土地供應就可以保証香港人的住屋問題可以解決「貴、細、擠」呢?「基金」聲稱將來填海造地後的房屋單位比例七成是公營房屋,但卻迥避土地面積的分配,而且基層市民往往成為新發展區的開荒牛。「基金」又表示造大填海區可以讓市區重建調配之用,然而,市區重建的居民一直爭取原取安置或原區置業,一般舊區居民都是老街坊,在區內建立了穩固的社區網絡,「基金」建議在中部水域人工島作市民重建遷置之用,完全漠視重建區居民的需要,同時亦是一種「階段及人口」遷移的策略,將市區旺地士紳化。

發展成本 世代承擔

填海造地2,200公頃,根據民間團體的計算,填海連基建成本高達7千億。香港17/18年度收入有5,077億元,7千億的建造成本差不多相等於香港一年1.38倍的總收入。錢從何來?最後都係要重施故技 - 賣地,香港人又要變成地奴與樓奴,世代為地產商而生存。

欠環境成本一個公道

發展成本尚本計算「環境成本」,破壞海洋生態之餘,更要挖掘大量海沙,擔沙倒海。現在全球暖化問題嚴重,每個地區及市民都應承擔減排及避免對環境做成進一步破壞的責任,「基金」的建議,卻進一步「欺凌生態」,完全與永續發展及違反減排的國際責任。你們欠環境成本一個公道。

發展土地必須合符公義的道德標準

林鄭月娥時任發展局局長時於2012年的「土地優化」計劃,經過多輪公眾參與,六個方案中,市民最反對填海造地的方法,反映市民並非「只顧自己」而掠奪他人或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市民意識到發展也要顧及公義的道德。可惜「基金」卻提出一個「為求目的,不擇手段」低端討論。

打死狗講價

「基金」在這個時機提出『強化東大嶼都會』版,明顯是要配合早前林鄭特首破壞程序公義下提出「必須填海」的言論,為林鄭十月提出的施政報告提供彈藥,先作期望管理開天價,提出填海2,200公頃,好讓林鄭還價,製造一個順應民意的假象。林鄭如此急於填海,莫非背後有更大的壓力要推。

「黃元山」角色衝突 應離開土供組

團結香港基金由前特首董建華擔任主席,理事會成員全是達官貴人,如非大型地產商(信和、恒隆、信德、恒基、瑞安、新世界)或企業(蘭桂坊集團、李錦記、經綸慈善基金)的重要人物,就是政府忠實支持者(梁愛詩、李國章、林煥光)或金融集團代表。由這些人領導的團結香港基金,一直都不遺餘力地誇大香港的土地需求,力主大型填海和新市鎮工程才是滿足土地需求的唯一方法。黃元山既是「基金」的副總幹事,同時又是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成員,實行裡應外合,大力鼓吹大規模填海造地,另一方面在土供組有份參與訂定方案,撰寫報告等,充滿角色衝突,完全破壞土供組表面中立的形象。因此,守護大嶼聯盟認為黃元山先生應主動退出土供組。

守護大嶼聯盟認為「土地不是無限 房屋不是商品」,解決基層市民的住屋需要是重要的,但基層市民亦已清楚表達不應採取掠奪他人或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來滿足自己的住屋需要。守護大嶼聯盟認為政府應以尊重生態公義的可持續發展原則,落實「先棕後綠藍」的土地開發策略,同時政府應訂立以公營主導的房屋政策,停止推行置業主導的房屋商品化的政策,將土地分配符合公義原則。

守護大嶼聯盟召集人謝世傑
2018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