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不識「錯」字點寫的羅致光

不識「錯」字點寫的羅致光

(1)農曆新年前,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在網誌中說:「我不是想澄清甚麼,因為澄清易會被視為死撐,相關的澄清不但鮮有流傳,更會被越描越黑。快到新年,倒不如換個話題,不談政治,不談政策,輕鬆一點,只談與新年有關的以訛傳訛。」這篇題為《論新年之以訛傳訛》的網誌,如果真的如局長所言,旨在「八八卦卦」,輕鬆一下,與政治無關,根本不需要畫蛇添足,加插一段「澄清被視為死撐」的負氣話。輕鬆便由頭輕鬆到尾,現在欲言又止,煞有介事,明眼人都看得出羅局長想「含沙射影」,兜一個圈,向批評者表達不滿。

不直接澄清,又怎樣替自己平反,改善公眾形象?羅局長的智商高達160,當然難不到他。方法是推翻一些常識,從而建立自己的權威。這篇網誌的潛台詞其實是「等我教精你啦」、「咪以為自己好醒」、「以後唔好再質疑比你聰明得多的人喇」。很不幸,專欄作者馮睎乾不賣帳,他在《請羅致光不要散播假知識》,直指羅局長的「一元復始冬至論」比「六十歲中年論」更欠邏輯:「羅致光旁徵博引,只是從不同角度談論冬至,根本沒說明『一元復始」』為什麼『原是冬至』」。局長最新一篇網誌,介紹勞福局六個基金,並未回應馮君,未知下一次會否談論,以正視聽,我們暫時把疑點利益歸於局長。而就算「一元復始」是指冬至,而非舊曆新年,我們仍得問局長:為何你完全不考量約定俗成的因素,便自以為真理在手,認定人家以訛傳訛?

語言的運用,會因時/地而易,好像「窩心」,在北方乃貶義詞,指受屈或受辱而不能發洩心中悶氣;在南方卻相反,是貼心、讓人感舒暢和溫暖之意。若有人視北方話為正統,否定窩心的褒義,未免妄自尊大。同理,當大多數人習慣用「一元復始」來表示新一年的開始,如果沒有很強的理由否定這根深蒂固的用法——像指出大家誤信太陽從西邉升起那種力度——便認定自己那一套解釋才是正宗,批評約定俗成的人「以訛傳訛」,這種一言堂作風,自然很難令人信服。

(2)羅局長是聰明人,但聰明不等於有智慧。智慧來自生活的沉澱,有人的痛/苦及其昇華。但從羅局長批評年輕一代常懷緬一些他們沒有經歷的過去,到埋怨好多人斷章取義,未有理會他說話的前文後理,便加以責難他,都顯示他聰明有餘,同理心、同情心極度不足,而且自我中心,自以為是(可參考筆者《羅致光是特區高官人辦》)。能力低下者,沒自知之明,破壞力有限;像局長那般高智商,而且身為香港社會福利制度的大旗手,卻缺乏自省能力,對社會大眾造成的傷害便無可估量。社福界對局長無視社工苦況、死攬一筆過撥款深痛惡絕,但局長始終認為財務管理做得好,事情就能做得好(社總副會長張志偉的說法,請參考《曾為民主黨大腦 現成不知民間疾苦局長》)——這筆帳一直沒有被人遺忘,正因為社福界和廣大市民受其危害太深。

有留意局長言論,特別是他針對坊間批評所做的回應,會發覺他是一個不知「錯」字點寫的人。早前局長發表「60歲中年論」,備受非議,事後他就解釋,教書數十年,慣用邏輯語言、道理分析,「通常比較複雜」。他又形容自己太理性,「有時我說話比較偏向邏輯語言說話,多於政治語言。」他說,往後考慮公共政策時,會在理性與感性之間取平衡。受過哲學訓練或有足夠敏感度的人,不難發現局長有一個隱藏的預設:他代表理性、合乎邏輯、心思縝密的一方,批評者代表感性、玩民粹/政治、不太明白事理的另一方。他雖然有點認低威,但實際上不認為自己有錯,只是基於輿論壓力,承認自己身為特區高官,考慮不夠周全,無顧及到民眾的感受,所以才要在理性與感性之間取平衡。這種取態,同樣見於林鄭及其他很多高官身上。

但市民的批評都是因為他們太情緒化,太無知,太不懂得看整體及長遠利益嗎? 已退休的中大新傳學院教授馬傑偉在《60歲初老的階級差異及文化盲點》中點名批評羅局長:「特區以中產初老的『新』思維,向草根長者開刀,完全是開錯刀落錯藥。最需要津助的就是這一群,而你卻想到扣他們兩百元,『鼓勵』他們自力更生。如此笨策,捉蟲、叻唔切、堅離地、涼薄不仁。」港大社工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則批評補助金是「做一個錯誤的決定,來冚前面一個錯誤的決定」。到底這些批評提高長者綜援門檻的學者,是否羅局長口中「無人會聽你前文後理,只會聽soundbite。」的市民呢?

(3)羅局長在農曆年期間接受商台訪問,仍聲稱新政策有助釋放少老勞動力,並指勞動市場已變,年長人士在中小微企的就業問題不大;而且,基於所謂自由市場原則,政府只會鼓勵企業考慮靈活退休政策,不會以立法方式推行。但人力顧問周綺萍的意見卻不同:「很多中小微企一見到求職者履歷表,見你接近60歲,連面試機會都沒有」

更有趣的是,在解決安老業前線員工不足的問題時,羅局長卻極力主張輸入外勞。照道理,局長如真的貫徹自由市場原則,政府的干預行為可免則免,沒理由不是讓勞工市場自行調節。只要安老業員工供不應求,人工便會上升,那便有更多人被吸引加入,員工不足的問題有望解決。為何局長卻選擇輸入外勞,這豈不人為地壓抑了本地員工的薪酬增幅?難道在局長心目中,本港和其他地方的勞工巿場不應該存在限制,勞動力自出自入,才真正稱得上自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