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離地」的是角色,而不是創作者——《新喜劇之王》

「離地」的是角色,而不是創作者——《新喜劇之王》

1. 《新喜劇之王》或許是香港最好的賀歲片沒錯。(我還沒有、也應該不會全部看完,所以這絕對不會是公允評價)不過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都有不同的「賀歲片」的競爭,似乎要這樣做賀歲片的比較,適用範圍只會在本地而已。不曉得中國大陸和台灣「戰情」如何?

2. 為了「賀歲」,特意(其實相當獵奇地)去旺角豪華戲院一看《新喜劇之王》。散場的時候基本上大半都是一家大小、扶老攜幼的入場觀看。對於「獵奇」的我這當然正是「賀歲片」的場面(而其他戲院場地應也不例外?),大概也就是一家人高興高興就好。

「周星馳」的名字,對於香港人大概叫座力仍然不小。影片中的「硬幽默」觀眾反應看來也是受落的。電影寫得溫情的父母親情線,放在賀歲片也是相當「啱數」,最少這對父母對於女兒「追夢」,也是「口裏說不」、其實還是支持和關心的,讓帶着兒女的家長看在眼內也不是壞事。

3. 不過用豆瓣網友的說法,如夢的故事確實是「毒雞湯」。

《新》似乎有更多着墨於一般演員、又有說指《喜劇之王》的尹天仇「太活在自己世界」「離地」。不過其實《新》的如夢的「日常」,除了用來過場與放入植入廣告,我們真看到她有多努力嗎?(到了最後試鏡時成功一take也不是來自(日常)生活,而是來自感情挫折)

除了拿着(也是用來「致敬」的)《演員的自我修養》之外,她有多少演藝上的努力?而到了最後,故事也只能是讓如夢(憑周星馳電影?)得獎如此「大團圓」作結。演藝圈的成敗浮沉的確可以相當不明不白,但這樣的「成功」能夠令整個故事、角色完整了嗎?(得了獎,她就是成功的演員?)

所以我真的不能認同那些說《新喜劇之王》更加「貼地」等等的說法,《喜劇之王》的尹天仇確實因夢想而離地,而他的「歸宿」也是恰如其分的,「離地」的是角色、而不是創作者。

4. 所看場次有一小朋友看得特別投入,硬幽默也好、滑稽肢體也好、甚至角色跌倒都笑個不停;到「重演」《喜劇之王》情節時,還興奮叫道「周星馳都做過呀!」其實也是好事,最少「周星馳」到今日都還可以是在香港「跨世代」的一個明星。

5. 其實小時候看《喜劇之王》是看不出甚麼來的。TVB星期日影院+有線電影二台(還有我小時候在澳門看的台灣東森台,播放的是國語版)重播又重播、華語網絡迷因(meme)不停玩星爺電影的金句及圖,它(及很多星爺的戲)才慢慢的再進入我的視角。

我是如何消費星爺的?在網絡世界為我補課之前,也就是電視了。真的入戲院看的周星馳,對我來說真的不多。

6. 電影其實拍得相當粗糙,才知道《新喜劇之王》製作得很急。不過,所謂星爺的「黃金時代」電影又有哪一部不是「急就章」的電影?上面提到的小孩在散場後,聽到他吐糟「都無周星馳嘅」,明星、而且是觀眾們都認得的明星,對於以諧星之名宣傳的電影,太太太重要,影響的是觀眾對整部電影的期望。

7. 周星馳一人編劇、邱禮濤與另外兩名導演「聯合導演」,要談作品成績,恐怕要從此方開始討論:到底哪些是周星馳手筆而哪些不是?

題為編輯所擬

作者 Facebook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