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全情投共者不了解人權、自由等普世價值——以媚共「女孩」凌友詩的博士論文例示

全情投共者不了解人權、自由等普世價值——以媚共「女孩」凌友詩的博士論文例示

摘要

媚共「女孩」凌友詩的博士論文名為「道德的復興:對羅爾斯正義論的一種康德式的批判」(To revive morality: a Kantian critique of Rawls's theory of justice)。康德、羅爾斯是近、現代西方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一個全情投共者,即使是一個哲學專業的博士,真的可以徹底理解他們主張的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嗎?這是筆者很感興趣的一個問題。另外,羅爾斯哲學的主要觀點來自康德的義務論及自由主義思想,闡發康德哲學觀點,如何可能批判《正義論》?作為康德、羅爾斯研究者的筆者,對此更難以想象,覺得不可思議。本文依據該論文對此二問題提出解答。

57歳的「女孩」凌友詩(她自稱「台灣平凡女孩」),生於台灣,十多歳到香港,後來更在香港大學哲學系取得博士學位。在全國政協會議上,她以高聲朗誦的方式,說習總有擔當而可於任內完成兩岸統一,自己熱切期待兩岸統一,願意為此鞠躬盡瘁,云云。港、台藉博士如此媚共,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批評她媚共的文章、言論舖天蓋地[1],本文不擬再議。筆者得知她的博士論文名為「道德的復興:對羅爾斯正義論的一種康德式的批判」(To revive morality: a Kantian critique of Rawls's theory of justice)。康德、羅爾斯是近、現代西方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一個全情投共者,即使是一個哲學專業的博士,真的可以徹底理解他們主張的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嗎?這是筆者很感興趣的一個問題。另外,羅爾斯哲學的主要觀點來自康德的義務論及自由主義思想,闡發康德哲學觀點,如何可能批判正義論?作為康德、羅爾斯研究者的筆者,對此更難以想象,覺得不可思議。故此,出於好奇,拿她的博士論文一讀。上面兩問題是相關的,讀過其論文後,筆者感覺問題迎刃而解,以下,我嘗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加以說明。[2]

對當代自由主義的批評

凌氏論文雖如題目所言,主要是闡發康德倫理學觀點以批判羅爾斯正義論;然而,論文所講的羅爾斯觀點並非他的特殊主張,而是共通於當代自由主義的主張;她更表明了論文針對的是當代自由主義的主張(見本文Abstract、Introduction、Conclusion)。

至於論文所講的當代自由主義觀點,先不說通過羅爾斯著述所理解的部分,而就其全文泛說而論,明顯有著極大的誤解。她表示,自由主義是現代社會趨於道德淪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而道德淪亡的主要特徵是道德概念日趨分歧、道德情緒主義日益抬頭,以及以權利為中心的個人主義破壞了傳統道德(Introduction)。

這種說法頗有問題,首先,現代社會是否趨於道德淪亡,這需要嚴格的論證,但凌氏沒有作出。她所說的道德淪亡特徵,其實只是一些當代倫理學觀點的出現,與一般人所理解的道德淪亡有著頗大的距離,後者,通常指罪惡頻生或社會失序等等的社會現象。

其次,即使當現代社會真的趨於道德淪亡,但為何與當代自由主義有著密切的因果關係?她也沒給出合理的說明。依筆者之見,若真的出現道德淪亡,這是一複雜的社會現象,不可能由單一原因解釋。吾人要做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提出眾多可能的原因,並排除當代自由主義以外因素才可能言之成理,但凌氏本文卻沒有這方面的討論。

她主要做的,一方面是零散地講述了一些社群主義的觀點,但這與全本論文沒有密切關係,因為論文主要講述的是康德與羅爾斯的觀點,但一般理解,他們都是自由主義的觀點。她自己的解釋是:要批判當代自由主義,需要將康德哲學與社群主義作融通,但如何融通,本文由頭至尾都可說是語焉不詳。故此,這方面的討論我們可以略過。

另一方面,她的論文更著重的,是想通過闡釋康德倫理學,說明當代自由主義的道德觀並非真正的道德觀而是虛假的。但這種說法也有著嚴重問題,下文將予討論。

闡釋康德倫理學及據此對羅爾斯《正義論》的批評

原本,康德與羅爾斯無論在倫理學(講義務論)與政治哲學(講自由主義)方面,觀點十分接近(準確而言,是羅氏繼承和發展了康德哲學觀點),以闡發前者的觀點來批判後者,並成為博士論文的主要內容,有點匪夷所思。但讀過凌氏的論文後,便疑問頓消;之所以可能,是由於她整本論文,不斷將兩者的觀點都加以扭曲,便令到很不可能的事情表面上變得有可能。

概言之,在倫理學方面,凌氏將康德的義務論片面化和扭曲,原本著重講普遍的道德原則的道德哲學,但卻講成更著重講道德意志、道德主體或人格性的道德形上學;相反,羅爾斯的義務論觀點,則竄改為著重講利益的快樂主義觀點,使其倫理學中的義務論成份差不多變得隱形,由此形成康德重道德、羅爾斯重利益的對立觀點。

在政治哲學方面,無論是康德還是羅爾斯,作為自由主義者,他們講的人權和自由等普世價值觀念,都是兩頭通的——一頭是其先驗根源,即道德理性,這是權利的基礎;一頭是政治、法律的涵義,這是權利的落實和保障。亦即是說,他們都是依道德理性肯定人的人格性,也即是自主性;而後者在現實上,可化作基本的人權或即自由(生存、思想、言論、信仰、集會等權利),並立法加以保障,俾使人們在現實上能充分體現人的自由自主性。然而,凌氏在這裏卻夾硬將他們講的權利觀念一刀切,變成了對立的——康德講的權利是內在的,由道德理性出發,符合真正的道德;羅爾斯的權利則是外在的,由利益出發,只是虛假的道德。

凌氏論文分為四章,雖然各章側重點稍有不同,但都是依上述扭曲雙方的觀點而立論。

第一章題目是「依意志的決定基礎辨別『道德性』的涵義」,主要是說明康德講的道德性,是以道德理性所理解的道德法則為基礎,這是真正的道德,而羅爾斯講的道德性,是以利益、技術實踐理性為基礎,這是虛假的道德。凌氏這裏嚴重扭曲了羅爾斯的觀點,後者,其實是一種新義務論觀點,一方面繼承了康德講道德理性是道德的基礎,並補充道德直覺是另一基礎。另一方面,羅爾斯應用道德理性於社會正義分析,並繼承洛克等在政治層面講人權、自由的傳統自由主義觀點,且以原初狀態、無知之幕等更抽象的設想情況來立論(故此可稱為新契約論)。還有,康德講道德理性,故此排除了利益的考慮而有自律與他律、定然律令與假然律令的區別;而羅爾斯在《正義論》的首編,也花了許多篇幅,說明了他講的理性是相互冷淡的理性,以及對利己主義、功利主義作出了批判。

第二章題為「什麼合理性?羅爾斯的正義是目的還是手段」。凌氏在此章,說明了康德講的理性是純粹實踐理性,是視人為目的。至於羅爾斯,由於他著重講社會、政治的基本結構,而人們定立社會的目的,是避免出現如霍布斯所講的人們互相傷害的後果,故此,他講的理性是技術實踐理性,是視人為手段。凌氏這裏的立論,對康德與羅爾斯的觀點皆有曲解。在康德方面,康德也認同洛克的契約論觀點,同意政府的成立的目的,是保障人們的基本權利;在羅爾斯方面,其契約論由於亦以道德理性為基礎,故此,講社會契約是以理性為先而非以後果為先。

第三章的標題,是「『權利—道德』鴻溝——康德的權利、義務、動力與主體概念的細緻考察」。這一章,亦同時扭曲了康德與羅爾斯的權利觀。在康德方面,凌氏以為他講的權利是一種內在意義的權利,即權利由道德主體出發,故此,具真正的道德性。凌氏這裏的扭曲,在於無視康德亦如其他自由主義者那樣講政治意義的權利,後者,是幫助人們在現實上實現其自主性,這是外在意義的權利,以法律來保障。在羅爾斯方面,凌氏的誤解甚多。她說羅爾斯的理論是權利為本的理論,並不依賴於任何倫理學為基礎,故此,其講的權利只是外在意義的,是強加諸人們身上的權利,沒有真正的道德性。這裏,凌氏的錯誤是明顯的,因為羅爾斯講權利,也是以道德理性為基礎,他講的相互冷淡的理性,可說是康德的純粹實踐理性的一種更形象化的表述,而他對利己主義、功利主義作出了許多批判,這是繼承康德辨別道德原則與幸福原則,或即自律道德與他律道德的區別。他的權利觀的倫理學基礎可說與康德的大抵相同。

最後一章,名為「康德人格性觀念中行動自由的道德概念及其限制」。講者以為這是凌氏最為敗筆的一章,因為可間接顯示她之前對康德與羅爾斯觀點的對立的區分是難以成立的。這章中,凌氏說康德的自由,既有內在意義,也有外在意義,後者即行動自由,或即自由在現實上的體現。其實,之前三章,若凌氏都承認她所講的道德性、合理性和權利同時有內在意義和外在意義,而兩種意義並不對立,則本文不會出現了許多扭曲康德和羅爾斯哲學的說法(當然,若如此,則本論文也不必寫了,因為以康德觀點批判羅爾斯觀點便無從說起)。這裏,她之所以承認自由的外在性,是因為她要肯認人們的行動自由會有衝突,故此需要限制(這或許是全情投共者最關心的問題)。不過,她仍堅持這一方面,康德講的行動自由內在與外在自由兩種意義俱有,而羅爾斯的,則只有外在自由一種意義。後者明顯是夾硬說的,因為,如前所述,羅爾斯的權利的說法與康德相若,而權利與自由根本是同一東西,那麼,講到行動自由,兩家也就有相近的說法。

結論

總而言之,根據「台灣平凡女孩」凌友詩的博士論文可見,其所以全情投共,也許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其對當代自由主義有著不少誤解,其中包括嚴重誤解近現、代兩位自由主義代表人物——康德和羅爾斯的主要哲學觀點。

註:
[1] 包括筆者在面書的一段簡短文字,連結
[2] 本文的定位不是哲學論文而是普及性的文章,故此,只著重討論淩氏論文的一些核心觀念和主張而不是深入的哲學觀點論述。由於凌氏的論文,由概述、每章本文及結論都有對其論點加以綜述,而後者大抵說出了論文的重點,因此,筆者的論述也以這些綜述為據而不涉及內文的細節。我將這些綜述選錄成為一篇論文撮述文字並置於網上,連結。為方便故,本文只援引如概述、每章結論及全文總結等論文標題。
[3] 論文不少地方都有這樣的論點,例如,她說:「……當代自由主義是現代化的產物。反過來說,當代自由主義的發展,使現代社會的氛圍合理化。一個明顯的現象在我們夢想已幻滅的世界出現了,這就是道德的衰落。」(Abstract)「在本論文中,我將思索為何現代道德在理論與實踐上都趨於淪亡。」(Introduction)「本論文旨在回答:為何道德在當代在理論與實踐都衰落?箇中的理由或許複雜。然而,我最關心的,是何種思想趨勢或道德理論會導致或鼓勵道德實踐的腐敗。這問題貫穿整篇論文,我相信,如果我們可以回答此問題,我們就可以復興道德。」(Conclusion)

原文刊在此
現代人文 Facebook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