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區議會長期作戰計劃II:當區議員走入「建制」

區議會長期作戰計劃II:當區議員走入「建制」

本篇將探討政府部門、地區團體與區議會的關係,如何走入建制。

民政事務處

民政事務處(民政處)與區議員日常交流最多。首先要了解在地區上,民政事務專員(DO)官位最大,比警區指揮官還高級。1982年始,每區均有「地區管理委員會」,由每個牽涉民生的政府部門派出一位代表及區議會代表參與會議,由DO牽頭解決區內事務。DO官位D2,大多是政務主任出身,多為三十歲尾四十出頭的當紮政務官,亦都是大家口中的DQ主任。過往區議會由建制派把持,部分DO用人唯親,親疏有別(參考東區DO鄧如欣處理東區區議會會議手法)。民政處亦常被戲稱為建制派支部,也不是沒有原因。民政處隸屬民政事務局,民政局的一個主要大工作就是維穩。區議會主席的意思基本上就等於民政處的意思。民主派已成區議會多數派,甚至控制整個區議會,就算DO有多大官威,有多不情願,也要跟隨區議會主席的意思而行。區議會主席與DO不時「拍住上」,民政署總部更每月均會舉辦十八區區議會主席及副主席會議,與民政署署長開會。

民政處的聯絡主任職系員工的其中一個職責就是和區議員「聯絡」,他們熟知地區勢力團體及業主立案法團成員,與這些聯絡主任混熟是百利而無一害。此外還有處理日常會議事務的區議會秘書處員工,他們處理日常會議流程,及安排議員薪津發放,以及與政府部門跟進議員在會議上提及的事項。所以新任區議員有事不知道要找哪一個部門,可向秘書處職員求助。

維穩委員會

為了維穩,民政處不時為建制派助攻,架床疊屋,成立不同的地區委員會,供建制派安插成員加入。每區均有滅罪委員會、防火委員會、青年活動委員會,以及分區委員會。這些委員會成員均由DO直接委任,因此需要非常小心會否安插落選的區議員回歸。要將他們連根拔起,就要連這些委員會也要控制。

分區委員會一般由兩至三個區議會選區組成,當然成員有當區區議員,一般成員有屋苑業主立案法團成員及管理公司代表,還有政府部門代表(一般是食環和警方),討論較小規模的地區事宜,例如盂蘭節派米安排、某地段爆渠停水、爆竊案等。建制派一般會借機建議「社區主任」入會,社區主任便大條道理有頭銜對地區事務說三道四。當然一般市民亦可積極參與法團管理事務,從而加入分區委員會發聲。

其他部門的委員會

其他政府部門也會設立委員會邀請區議員加入提供意見,包括房委會的公屋資源小組、屋宇署的強制驗樓計劃、醫管局的醫院諮詢委員會、慈善團體的董事會或委員會等。大部分委員會會議開會均有津貼發放,亦可更了解政府運作,新任區議員不妨多多努力,加入這些委員會。

另外公屋選區的話,當區區議員是屋邨管理諮詢委員會的當然成員,屆時可把握機會與互助委員會主席及管理公司代表混熟。每年房屋署職員均會撰寫來年工作報告,研究屋邨內的改善項目。這個時候區議員便可助攻指出可改善項目,等職員可以交功課,自己又可以成功爭取,達至雙嬴狀態。

其他與民生相關的政府部門

日常區議員比較多聯絡的有運輸署、食環署、康文署、水務署、警方、消防、路政署、社署、房署、屋宇署、衞生署、醫管局、港鐵、中電、港燈、領展及煤氣。政府部門大多數的取態較被動,不會主動出擊解決問題,作為民意代表要多多跟進,信來信往是常識,閒時見面開會跟進更好,成功爭取就記得通知街坊,讓街坊知道你有所作為。港鐵、等大機構會主動向區議員埋手,有活動都會邀請區議員參與,也是區議員多擴展人脈的好機會。

近年政府多搞落區騷,著政府部門多舉辦不同的展示會,邀請區議員參觀不同的政府設施。我鼓勵新任區議員踴躍參與,當中能認識不同層面的政府公務員,對日後工作甚有幫助。

地區團體

地區團體我簡單分兩種,慈善機構與維穩機構。真慈善機構例如鄰舍輔導會,會在地區開設服務中心,服務長者及殘疾人士等。此等機構沒有太大政治立場,區議員與其合作與惠與利關係,不會介意區議員的政治背景。區議員可與地區慈善團體合作籌備慈善活動,例如大時大節探老人家,組一隊part-time乖孫,加強自己在地區的知名度。

另一種地區團體是與建制掛勾或直接有關係。我在上一篇「善用區議會資源」有提及,建制派會成立衛星團體「cap水」及培育接班人,例如XX居民力量等。另外還有一些地區團體並非由建制派直接成立,但關係亦非比尋常,政治立場十分深藍。有一例子十分明顯的叫「健康安全城市」,在東涌、大埔、黃大仙、葵青及西貢均有設立,成員大多數均是前任及現任建制派區議員。他們會申請不同撥款以維持運作。另外地區的商會、體育會及文娛會大部分已被建制把持,例如元朗體育會主席是建制派議員。筆者認為如無辦法滲透,就不如另起爐灶打對台。在區議會撥款由民主派控制的情況下,維穩費或未必十八區都有,某些團體或會慢慢被淘汰,但也絕不能掉以輕心。

其他地區持分者

簡單而言,新界區便是鄉事派,黃大仙便是嗇色園,沙田便是馬會,還有辦學團體和業主立案法團。過往建制派均採用不同方式滲透這些團體,包括內鬥(參考何君堯和劉皇發之間的歷史)、加入(嗇色園董事有建制派區議員),以至推翻(成立新法團推翻舊法團)。鄉事派利字當頭,而且非原居民不得依牙鬆鋼,始終有未能逾越的界線。筆者是原居民後代,絕對理解當中複雜性及歷史因素,加上721事件,接觸鄉事派的確令人為之卻步。但自從鄉黑勾結浮面,市民不滿聲音巨大,溫和鄉事派也漸現割席之聲。從劉業強在運動早期的記者會(2019年7月25日)提及何君堯時的冷笑,以及侯志強在「光復上水」遊行時派檸檬茶(2019年7月13日)可見一斑。筆者認為積極籠絡相對溫和的鄉事派也非嘗不是出路。至於業主立案法團,網上有不少文章也有提及,在此不敍。

結語

不少人對於走入建制會嗤之以鼻,怕自己會變成建制的一部分。在這五個月的抗爭以來,有不少公務員也曾公開發聲,支持反修例運動。在建制之中,我們是有同路人的。區議員也許在日常工作無法得知共事的公務員是藍是黃,筆者相信,只要保持謙遜的態度與公務員相處,勿忘初心,對手是黃當然好,即使是藍,也可以用認真專業的工作打動他們。

(三篇之二)

第一篇:善用區議會資源
第三篇:革新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