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真正的國際城市

香港,真正的國際城市

香港的管治階層,包括大學高層,過去很喜歡標榜香港人/學生具有國際視野,很國際化,但他們口中的「國際」,其實出於一種很單薄、片面和庸俗市儈的市場化想像,著眼於競爭力、世界排名、對GDP/生意額有幾多貢獻,嚴重缺乏文化內涵和全球議題的關懷。

以「明日大嶼」為例,政府只會標榜它如何促進大灣區和香港的經濟發展,創造美好未來,而不會把它對海洋生態的破壞,對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等等當成重要考慮因素,做取捨時發揮關鍵作用(刻意降低環保的重要性就經常有) 。講到對大自然、對人類未來,號稱國際城市的香港,欠債太多。

政治地理學學者李家翹在《世界城市與國家領土性——香港,面對著怎樣的中國?》中提出一個重要觀點:香港是夾在中國和世界之間的「世界城市」。這似乎為香港人的戰鬥目標開拓出更豐富的想像空間。

筆者相信,所謂「世界城市」,不限於(狹義的)經濟,亦不限於環保議題,是多面向的,由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藝術到宗教等等,都打造出跨地域和國界的交叉連繫,把香港鑲嵌在世界版圖之內,無可分割。一方面,這世界城巿屬於中國,另一方面,她又屬於國際社會。這個並不矛盾,正如一個人可以是爹娘的子/女,同時是子女的父/母,身分重疊,很常見。

這段日子,香港人的抗爭精神感動了世界,連睇錢份上、過去對中國所作所為眼開眼閉的美國都改變態度。香港,在世人眼中已有不一樣的意義和分量。她不再是中國境內所謂的特區。但到底要走向何方,便視乎各方勢力,各路英雄怎樣發功,在各股力量互相碰撞、拉扯下前進。希望香港有足夠的運氣,不會掉進升級的惡性循環中;亦希望中國明白,保持香港的高度自治,對她本身來說,都萬分重要。正如八月時,《環球時報》自己在社評都說過:「中國的土地上有一座『西方城市』,這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