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轉載:楊潤雄 一個無知與無史識的教育工作者

轉載:楊潤雄 一個無知與無史識的教育工作者

此文章由本專頁(Random History)的版主所撰寫。

2020年中學文憑考試正密鑼緊鼓進行中,作為曾經的世界歷史科考生,筆者向來關注其出題方向,而本年度引起社會熱議的焦點並非題目本身,在於無知的護主犬身上。全因本屆歷史科卷一有試題要求考生根據資料,解釋是否同意「1900 - 45 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 筆者先向各位介紹,歷史科與通識科均為批判思維科目,教導、容許及主張學生在客觀歷史上加入個人見解,皆因人人有其觀點與角度,多方面思考與討論有利學生發展及社會進步。歷史科有趣之處在於考生答案言之成理、有強而有力、充分理據、比較為何其支持論據比反對論據有說服力即可,不存在完美答案,參考答案亦僅供參考。猶記得筆者的SLP報告題目是「冷戰中,美國需比蘇聯付上更大責任」,當時老師指曾有學長的報告持相反觀點。

回到主題,題目本身並無不當之處,自古以來歷史科題目均是如此模式,考生能夠選擇「完全同意」、「很大程度上同意」、「很大程度上不同意」或「完全不同意」等多方面申述,體現學術自由。然而教育局局長,一個明顯無經歷歷史科教育方針的官員,卻公然干涉要求取消題目,指「嚴重傷害國民感情及尊嚴」,又指「題目本身沒有什麼討論空間,答案只有弊,唔會有任何利。」 筆者在此指出題目為考生提供很大的討論與思考空間,1900-45年間有清政府及民國政府,由於新中國為1949年產物,未知楊局長是否意指嚴重傷害中華民國(臺灣)國民感情及尊嚴?

而其直斥資料片面更為可笑,向來資料題正是考核學生於有限資料及個人所知下歸納及批判的能力,難不成以後歷史科考試需提供維基百科以助考生獲得「全面資訊」?再者,若指答案徒有弊而無利,只突顯其無知,比眾考生不如,而不會令其成為「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存在。當有記者問及毛澤東曾多次感謝日本皇軍侵華,楊潤雄則指「領導人的說話要審視他們說話時的背景及環境,其理解未必是字面上的意思。」那麼筆者又有疑問,難道其了解古今中外所有領導人說話時的背景? 那麼希特拉仇恨猶太人未必是字面上的意思,美國圍堵中國以抵制共產擴張未必是字面上的意思,日本指要征服亞洲先征服中國未必是字面上的意思,或許楊局長具通靈能力。

最後,筆者建議以後歷史科應當取消,皆因問及猶太屠殺傷害以色列國民感情及尊嚴、問及納粹傷害德國國民感情及尊嚴、問及經濟大蕭條傷害美國國民感情及尊嚴、問及冷戰傷害南北韓國民感情及尊嚴,如此一來筆者深信一切問題定必迎刃而解,期盼教育局邀請筆者加入,以略盡綿力助楊局長大展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