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未滿都市》不過時的城市寓言

《未滿都市》不過時的城市寓言

20年前後的主角群合照,五人組以外從穴沢真啓(因為未成年飲酒而被解僱)換成新生代Jr道枝駿佑。

因為民情所限,90年代的日劇在亞洲只有愛情生活小品爆紅,但一批擁有奇妙設定,批判社會、政府及人性的日劇,就算在廿多年後回看,仍然有共鳴,甚至似曾相識,感覺很神奇!最近就看了一部意外跟2020年世界時局吻合的老日劇,就是一度被禁的《未滿都市》(原名:ぼくらの勇気 未満都市/我們的勇氣 未滿都市,1997年)!

最初知道這部劇,是因為2017年為了慶祝KinKi Kids出道20周年,推出特別劇《未滿都市2017》,噱頭是20年後的續集!最詫異的不只已成為天團偶像的相葉雅紀、松本潤「友情」回歸力挺,連已經已引退成為上班族的前Johnny’s Jr.小原裕貴,也特別一夜限定復出藝能界!

對普通觀眾來說,吸引力可能一般(畢竟特別劇收視僅得10.0%),可是對KinKi Kids或者Johnny’s粉絲來說意義重大,而大家當時關注的重點,只是劇中究竟埋了多少個粉絲才知道的梗,忽視了無論正篇或特別劇對政府及人性的批判。

1997年:政府果然專門欺負青少年?


1997年《未滿都市》的影帶宣傳海報,可是因為「自肅」一年後在各大影視店下架。

《未滿都市》的「未滿」意思是「未成年」,故事正篇發生於千葉縣的幕原(為架空地區,現實只有幕張)。當地因為發生大地震而被封,大和(堂本光一)擔心童年好友貴一(小原裕貴)而決定前往幕原,途中巧遇聲稱要到幕原做義工的尊(堂本剛),於是兩人結伴同行,豈料到達之後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幕原並沒有發生地震,而是因為天空掉下隕石,上面微生物「T幕原型」含有劇毒,會奪走20歲以上成年人的性命。政府為免全國恐慌,於是對外宣稱地震,對內則封城,城內未夠20歲的青少年「有入冇出」,大和與尊入城後亦不准離開,大家只靠政府每日空降的少量食物存活。看到這裡,是否有滿滿的既視感呢?

為了生存,城內上演一幕幕爭奪戰,就算是未成年的「小孩」,都會因為利益及私欲變得面目猙獰,有人利用同情心互相欺騙及霸凌;「小孩」就算再掛念外面的親人,都因為身上有致命病毒,只能隔著鐵閘相見;亦有人因為即將20歲,面臨人生大限,生日即死亡。


在政府控制糧食供應之下,就算是「小孩」也會顯露人性。(好吧我知道14歲的松本潤小小一隻好可愛…)


因為身染致命病毒,就算是親人相見,也要全副武裝,隔著不太靠譜的鐵閘。

親眼目睹同伴的死亡之後,這群「小孩」終於成長,學習成立臨時自治政府、耕種薯仔自給自足,然後因為發現微生物於冷天氣下壞死,政府釋放被禁錮的青少年。

只是大和他們發現所謂「隕石微生物」,原來只是政府研究企圖令食物自給自足的微生物出現病變,附有微生物的人造衛星殞落,導致幾近滅城的人為悲劇!「小孩」本來想向世人揭發政府陰謀,可是最後面對強大的國家機器,為了保護300多個幕原「小孩」而不得不投降,大和把人造衛星碎片分拆給眾人,約定20年後於幕原再聚。

2020年的今日看到這種劇情,怎可能不觸目驚心?雖然劇中人沒有戴口罩,但「T幕原型」會影響人類細胞,從而縮短人類的壽命,受到感染而死亡的人要立即被火化…不就是武漢(新冠)肺炎嗎?封城除了直接聯想到武漢之外,其實跟現在封關有什麼分別?雖然未至於冇水沖涼、沒有食物,但幾個月前,超級市場內搶米、搶紙的場景歷歷在目,市面變得一片死寂。


蒙面軍隊持槍指向青少年,對現在的香港人來說不再陌生。

社會並沒有因為科技進步而變得文明,人性的猙獰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小孩」被迫一夜長大,組織「未滿都市」對抗政府,批判性如此強烈,當然不容於社會主流!加上當時劇情被指及抄襲漫畫,故此以同年發生多宗青少年犯罪,導致電視台「自肅」,勒令VHS影帶下架,甚至不曾在電視重播,跟木村拓哉同年的日劇《Gift》一樣無辜成為「禁劇」,坊間流傳度極低,反而主題曲〈被愛不如愛人〉(愛されるより 愛したい)更廣泛流傳。直到2017年,才乘著KinKi Kids出道20周年令禁劇「解封」!

2017年: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令粉絲「活久見」的《未滿都市2017》,KinKi Kids天大面子,連已引退的小原裕貴也期間限定復出!

跟其他十多年後「炒冷飯」的續集不同,《未滿都市》是因為劇情對白提到「20年後要再相見」而促成2017年的續集,故事亦因應時局變化而有新發展:廿年後政府準備推動復興幕原,原址興建紀念圖書館,但現場發生舊煤氣管爆炸,有不少人因此喪命,原來「T幕原型」在建築物地下復活!可是政府為了堅持復興現在有7萬人居住幕原,決定隱瞞「T幕原型」的存在,繼續推動復興計劃。

另外,當年的「小孩」通通變成「討厭的大人」——曾經熱血的大和,與高中時期的女友鈴子(矢田亞希子)分手後,變成生活乏味的中學教師;好友貴一成為了平凡的長途巴士司機及爸爸,亦與大和久未聯絡;尊幾經艱苦,終於通過司法試,成為特立獨行的辯護律師;杜生(松本潤)成為高級餐廳老闆,不想再跟幕原扯上關係與舊友疏遠;彰(相葉雅紀)成為興建幕原紀念圖書館的建築師,卻因為知道地下秘密而身陷險境…

就算不是所有人遵守承諾廿年後再聚,但當他們知道「T幕原型」重現,有機會危害7萬人的社區,還是不惜一切想向公眾揭發!雖然劇中的陰謀雷聲大雨點小,政府高層的妥協來得太容易,但有關已成長為大人的「小孩」心態,倒是描述得非常到位。


就算已經變成平凡乏味的中年人,還是記住當年在幕原的時光,有需要就挺身而出。


記憶就像「<20」旗幟,無論埋得有多深,還是會浮現上來。

當年在幕原生活過的記憶,並沒有令他們變成擁有革命情感的好友,反而是隔閡的存在,有人甚至怕影響他人的觀感而刻意疏遠;面對因政府而起的人為災難,普通人的確沒有高調反抗的本錢,更多人只想隱姓埋名過「正常」生活;聽到當年的災難有機會重現,立即想到的是逃避,不想揭發事實,亦不想自己身為幕原一員的事被人發現。

「我們已經不再是一無所有的年紀了,我們是成年人。」

明明小時候「絕對不想成為這樣的大人」,結果到頭來還是成為了自己最討厭的人。儘管戲劇世界是美好的,最後始終會灑熱血地豁出一切,願意為了爭取市民福祉跟同伴奮鬥,但對應現實,究竟有多少人經歷過災難之後,仍然願意堅持初衷,一直守住自己的信念而生活呢?

看到橫跨廿年的《未滿都市》系列,除了感慨自身的「成長失落」之外,亦眼見廿多年來日本社會趨向保守維穩的風氣,曾以「日本走在時尚尖端為榮」的哈日族,是雙重失落!並非愛懷古,近年亦有因應時代變化,批判社會時局的日劇,例如今季被捧成新一代神劇的《MIU 404》,可是看到《未滿都市》,還是覺得現在的日劇太溫馴,批判力度始終及不上廿多年前。


每次看到都會「起雞皮」的2017年版片頭!

原文刊在作者 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