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射手本色

射手本色

無論體系和時代變遷,對中鋒的要求與日俱增,Goal Poacher 最終都是種歷久不衰的「工種」,在禁區中尋找判斷傳球的落點,通過瞬間的爆發力、衝刺速度前往位置,在守衛的糾纏、碰撞、對抗當中,維持射門的姿勢、成功發力並且射向門將撲不到的位置。

一種看似很簡單,但同時卻是最高難度的任務,因此一些「射門轉化率」高的球員,往往很受到關注,即使「弱隊殺手」Lukaku、「次級聯賽」的Icardi,一直以來也不乏讚賞。

當然,也有種人是例外,那是CRonaldo,他的射門轉化率並不高,甚至在很多人眼中「很浪射」,但有些射門,你不是CRonaldo是不可能爭取到角度、甚至連碰到皮球的機會都沒有,這是異類。

很多「現代中鋒」的射門轉化率都並不穩定,Dzeko、Cavani、DiegoCosta這些是典型的例子,他們把太多太多的精力用於處理「射門以外」的環節,壓逼、策應、引導後排、纏鬥等,結果無論在專注力、肌肉的耐力等,都無辦法令他們維持到射門的動作,出現很多奇奇怪怪的射門偏差的問題。

早前在談論熱刺新援Carlos Vinicius時,談過所謂的射門姿勢。

文字上很難完整表達,包括重心腳的擺位、射門腳的拉弓動作、腳腕觸碰皮球的位置、以至腰、背、身各部分連成的身體中軸線位置等等,每一個環節都會影響到射門的發力和準繩,導致射門結果有所偏差。

很早以前曾經談過,人的身體構成,所謂左右身的平衡會造成發力的不同,因此「重炮手」更多是左腳球員,而能夠造出美麗孤線的則更多是右腳球員。其實道理是一脈相通的。

很多人認為Youtube的球皇片沒有參考價值,但如果用心去看的話,前鋒射門前的預備動作,射門時動作的完整度,其實還是能看到一些具參考價值的東西,但當然,這永遠只是參考,因為實際比賽還需要加插「對手」的元素。對手較強,對抗越凶猛、射門動作就更難維持完整(因為對手根本不會讓你做動作);對手的防線越好,空間越少,射門動作完成的時間就越短,那就更容易出現偏差。

舉個例,射擊看起來是很容易的事,把槍瞄準目標,然後發射。

但如果在射擊之前,你需要先從山腳跑到山頂(前鋒策應、對抗、組織),單是調整呼吸的節奏,就讓你失去了射門的準繩。

在跑上山頂的過程中,面對的是小朋友(就像在荷甲、葡超)抑或是面對專業選手(就像意甲、英超),對射擊前的耗費又會不同。

用了Lewin的兩張圖作引入,他的連續入球除了具備一定的玄學成份,更想說的是他的爆發力和身材讓他具備基本的條件,安察洛堤將他的活動範圍收窄於禁區,讓他更為專注完成禁區的任務,也是催化他進步的因素。

圖片來源

題為編輯所擬
原文刊在作者 Facebook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