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專訪】辭職擲身家搞社區報 前《蘋果》記者何映彤給大埔人的一場實驗

【專訪】辭職擲身家搞社區報  前《蘋果》記者何映彤給大埔人的一場實驗

(獨媒報導)對前《蘋果日報》記者何映彤(Vicky)而言,《埔JOURN》不單是一份社區報,或一本雜誌,也是她30年人生中最大膽的一場實驗。辭去做了6年的全職、擲全副身家自資出版社區報,Vicky說當社會充斥無力感,她想找一條新的道路,為社區帶來衝擊。

拒絕資助眾籌、堅信紙本有價、用文字推動社區參與,是整個「實驗」的初衷。Vicky說自己其實「好驚」,甚至已預計了失敗的後路:「最多咪做返(傳媒)呢行,哈哈!」但無論結果如何,她也絕不後悔:「六期之後,如果我輸曬全部,都係冇所謂嘅。」

DSC07832

* * *

「改變世界嘅唔係港聞,而係副刊」

高中開始對傳媒行業產生興趣,大學修讀傳理系,畢業後即入行當記者。在《蘋果日報》工作了6年的Vicky,今年6月毅然辭職,全心投入籌辦《埔JOURN》。

她解釋,自己在很多年前已有辦社區報的念頭,但一直沒有實行。直至去年反送中運動爆發,每天看著屏幕上的抗爭畫面的她漸漸覺得:終日報導重複的示威和遊行,記者的角色始終太被動。與其等待事情發生後再作紀錄,她想主動去發掘更多事物:同一件事,可以有幾多個角度去看?

Vicky相信,改變世界始終是由生活細節開始:「無人知道未來要行一條點嘅路,無論政見係點……咁我哋試吓啲新嘅嘢囉,睇吓有冇新嘅諗法出現。」

《埔JOURN》由此誕生。它的三大理念是:記錄大埔的歷史,共同討論社區議題和推動更多街坊參與社區。創刊號以「林村河」作主題,內文刻意減少政治色彩,講大埔歷史、介紹本地農業、討論街市垃圾回收……

「呢一年我哋太多無力感喇,《埔JOURN》呢場實驗係搵新出路嘅旅程,因為了解更多,連結更廣,而凝聚更大力量,喺大時代裏共構未來。」

DSC07834

難以解釋的愛——大埔人特別有歸屬感,因為條路夠闊?

從小在大埔長大的Vicky笑言,自己雖然很喜歡很喜歡大埔,卻總說不出原因——可能是受同於大埔長大、在她小時常常提起從前的父母影響?又或者是單純地喜歡大埔人那種明明互不相識、卻願意隨時伸出援手的親和力?

為了找出答案,Vicky創辦《埔JOURN》後,首先便去採訪區內街坊:「點解你咁中意大埔?」

在云云答覆中,倒真的讓她找到一個聽來似模似樣的解釋:有人說,大埔最初作為新市鎮發展時,已被設計為「城鄉共生」,因此區內人口不似九龍、港島般密集,行人路也特別寬敞。不少區內人於是喜歡上「行路」:「行喺條街上,自然會留意多身邊的事物,亦都會認識更多臉孔,慢慢對呢個社區有歸屬感。」

DSC07805
大埔林村河。

因《國安法》改變主題——從「大埔獨立」到「林村河」

《埔JOURN》創刊號共印了2,000本,每本60頁。首先以林村河為主題,是因為Vicky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大埔從鄉下農地發展為新市鎮,事事與林村河的改變息息相關。

不過,這並非Vicky最初的構想。本來,她想以「大埔獨立」作主題——最初是因為她看到一個名為「大埔特別行政區」的Facebook專頁,發現大埔竟然具備不少「獨立成國」的條件:10年前的大埔總人口已有約30萬,在全球約225個國家和地區中大概排178位,比阿努瓦圖更多人;此外,大埔有全港庫存量最大的淡水湖、有吐露港海灣、有河流、有郊野地帶和市區、有大學中學小學甚至國際學校,居民基本上不用外出到其他區,也足以滿足生活所需。

以「大埔獨立」作主題,她單純是想開一個玩笑。直到6月30日晚上11時,《國安法》的條文細節在正式訂立前一小時流出,Vicky坐在旺角一間冰室,用手機打開文件,把屏幕上的字句逐一放大。

第二十條的《分裂國家罪》是這樣寫的:「任何人組織、策劃、實施或者參與實施以下旨在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行為之一的,不論是否使用武力或者以武力相威脅,即屬犯罪:(一)將香港特別行政區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任何部分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分離出去……犯前款罪,對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處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對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於是Vicky卻步了:「喺宜家講『大埔獨立』,無人會再相信佢係一個玩笑。」她 不想牽連團隊成員,最終選擇屈服,改以「林村河」作主題。

DSC07843

廣邀文創工作者合作 拒靠資助眾籌

翻開雜誌,內有訪問、手繪地圖、社區調查、街坊投稿等。《埔JOURN》團隊由Vicky、一名攝影師、一名設計師和數名義務幫忙的友人組成,此外每期會邀請不同的文創工作者合作,幫忙繪圖、撰稿等。

Vicky堅持付費給參與製作的人,包括記者、畫家、設計、攝影師和投稿人,加上選擇用本地印刷商,首期成本達8至9萬。

「呢度係我成副身家。」Vicky指一指堆疊在牆邊的千本《埔JOURN》:「我唔想有人白白付出,文藝工作者都應該有收入支持。」她說自己刻意不去申請任何社區資助,也不想靠眾籌,因為她想靠自己努力完成夢想:「我自己有能力啱啱好出到一期嘅,咁咪出住前先,畀大家睇吓個誠意先。你覺得值得,咁咪買囉。」

「大埔人嘅區報,大埔人自己養返起。唔需要靠人哋。」 創刊號定價為60元一本,除了是希望參與者能得到實質回報,亦指收費是《埔JOURN》團隊努力的指標:「如果賣得唔好,即係我做得唔好。」

DSC07852
《埔JOURN》創刊號附送繪本作家貓珊所畫的「林村河河圖」。

冇錢租車唯有跑腳送貨 出版首日有人專誠到寄賣點購入

10月28日,《埔JOURN》創刊號正式出版。那天,Vicky捧著一疊疊又厚又重的《埔JOURN》,親自送到區內各個寄賣點:「租車好貴啊!」

寶湖花園的咖啡店V.W Vegan Cafe是寄賣點之一。Vicky中午送了30本《埔JOURN》到店內,後來聽聞銷量不俗,晚上又親自捧了一大疊送到店內。

「係大埔人就會想有要架啦!」V.W Vegan Cafe老闆阿Yu說,《埔JOURN》到店後自己和朋友已立即買下,也有人專誠來店購入,半天已賣出了10多本。

阿Yu一邊翩著雜誌,一邊和記者搭話:「佢(Vicky)真係好犀利。」她笑自己搬來大埔不足一年,已經愛上這個社區:「以前覺得住大圍都幾好,搬嚟大埔之後,覺得原來大埔仲warm……所以要買(《埔JOURN》)嚟了解多啲大埔!」

無標題
《埔JOURN》在旺角、深水埗亦有銷售點,詳見Facebook專頁。

計劃至少出版一年 盼為社區帶來衝擊

正式出版後,Vicky收到的迴響大都算正面,許多不認識的人在Facebook分享了她的帖文;有區外書店主動聯絡、表示想成為寄賣點;也有區內銷售點指,出版首日已有上百個查詢。

但Vicky仍然擔心銷量:「我好驚架!」她計算過,創刊號要售出八成才能回本。回了本,她才有錢出版下一期;回不了本,她也打算至少出版六期:「借錢都要出。」現時,她亦有接下一些兼職工作,為的就是有資金繼續出版《埔JOURN》。

至少出版六期,是Vicky給自己的承諾。她計劃每兩個月出版一期,主題和方向已大致想好了。她是真的想知道:大埔人到底是否真的需要這本雜誌?《埔JOURN》能否令大家有新的衝擊?它可以把大埔人那種團結一致的影響力,帶到其他社區嗎?

對Vicky而言,即使創刊號反應不俗,接下來的第二、三、四期如何讓讀者有新鮮感,願意繼續支持,才是真正的考驗。「始終(《埔JOURN》)冇乜政治色彩,容易被人忽略。」

不過,她說無論結果如何,也絕不後悔:「六期之後,如果我輸曬全部,都係冇所謂嘅。」

無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