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劣幣驅逐良幣會自食其果——論香港政府的國師芝加哥學派(二十)

劣幣驅逐良幣會自食其果——論香港政府的國師芝加哥學派(二十)

有線大裁員,「新聞刺針」被消失,蘋果日報復遭打壓,都說明香港的新聞自由距「熄燈」不遠。值得斟酌者,只在於崩壞速度有多快。林鄭半年前說過,她去到不怕任何批評和抹黑的地步,換言之,已回復往昔那種拒絕聽人意見的偏執狀態,並沒有從慘痛經歷中吸取教訓。抗疫以益自己友和加強監控人民為先,維護公眾健康和消除民間疾苦屬其次,情況變本加厲。不明白物極必反的道理,不了解大政治之複雜與微妙,僵化地執行上頭命令,還要做到加零一,以表忠誠及證明自己能力超群-林鄭這種處事作風,只會加快摧毀香港賴以成功的基本因素,反為中央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很多新聞行家都指,負責裁員的幾個有線高層本身能力不高,偏偏手握生殺大權,可見政治凌駕專業之勢,已由政府部門-譬如閹割通識科-擴散至其他領域。今次事件別具象徵意義,皆因有線新聞的江湖地位在香港無出其右,就算要節流,要裁員,也沒理由是有口皆碑的業界精英先捱刀,取而代之者卻是揸住雞毛當令箭之徒。當權者無論有心抑或無意,正向全世界傳遞一個信息:在香港這個所謂國際金融中心,能力不是最重要,聽話才是。

能者多得,在香港本來都已經是神話,新聞工作者的薪酬長期嚴重偏低,只是其中一個 inconvenient truth。過去多年,王于漸和雷鼎鳴等主流經濟學者,一直向市民推銷「大市場、小政府」思想,背後正是假設「巿場」這隻所謂無形之手會合理分配經濟發展的成果。但事實上,這不過提供了有學者光環加持的藉口,阻止政府和民間限制大地主、大商家巧取豪奪,助長竭澤而漁——最新的施政報告還宣佈撤辣,以及大舉引進像領展那樣的房地產信托(REITs)來港炒賣——使貧富懸殊加劇到年輕人和基層徹底無望,正是香港深層次問題的一大根源。

有線事件標誌著「服從者多得」,能者多得的神話連外衣也保不住。除非是一些數量化、機械性、毋須自主判斷力的工作領域,否則,不同行業的精英多數會對共事者有專業上的要求,此要求建基於一個賞罰分明的制度和客觀分高下優劣的判準。後者逐步崩壞,連帶有能力的人都變得無用武之地,無法對社會作出真正有益的貢獻——林超英早前辭任「減碳策略支援小組」召集人,說明就算在非太政治性的領域,政府也容不下那些有能力、有想法、但不盲目支持政府的人。

當越來越多靠攏權力的人上位,社會便越來越不講究人的真本事,而講究關係,講究識唔識做人,講究如何在權力鬥爭中勝出從而奪取孰優孰劣的最終話事權。走精面的人都曉得,與其千辛萬苦學一門知識,或研究一個題目,在某個專業範疇內精益求精,倒不如做個識時務者——例如作為校長的,便趁憲法日拿本紅色封面的《基本法》出來歌頌一下「憲法是《基本法》的母親」——上位更容易,回報更有保證。劣幣驅逐良幣的趨勢由此形成,並像雪球般不斷滾大。可以推想,社會的公私部門會由庸碌無能之輩所領導——看看建制派的質素和表現,大概也知道管治和民生問題只有惡化下去。巿民的不滿一旦去到臨界點,異常爆發出來,政府又只會出動維護國安的機器將之全面打壓。

社會便長期處於敗壞的狀態,政府以防止和鎮壓異議者為首要任務,並非治本地改善人民福祉,從而獲得認受性。但這是林鄭的頂頭上司派下來的最重要任務嗎?筆者在上一篇文章提到,習近平提出 了2035 年的強國夢藍圖,只要能有效達成這個中共未來施政的最高和最終目標,中共高層並不會墨守成規。是故被打入冷宮的「地攤經濟」可以重新推出,習近平曾經大力推銷的內循環,亦可以變換為雙循環的指導思想。

同樣道理,維護香港穩定,最重要的也是把香港的融資功能發揮到極致,為2035大計提供最大的助力。國安顯然只是手段,但林鄭卻視之為最終目的,把一切精力集中於這差事,還要做突,又為了收賣少數權貴的支持,繼續大力推動明日大嶼,推動所謂公私合營,進一步把土地金融化,而非尋求一個多方可接受的方案,減少港人的巨大不滿,減慢香港優勢的流失(把香港搞到和中國其他城巿一樣,連中國的資金也不再停泊在香港)。製造有利的氣氛和環境,讓自己的頂頭上司有更多空間和籌碼,建立中美間新的戰略平衡,這本來也是林鄭的工作,現在卻看來走在弄巧成拙的路途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