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值得咩? -- 太原街交加街市集的價值

本人不是書寫得特別好、分析也未必夠全面、資料亦不是最足夠, 但也放膽一試, 希望將所知道的少許和心裡想說的, 藉少少時間, 向大家分享。

住進了灣仔不久, 已很喜歡這裡。

尤其喜歡在晚間看到電車經過龍門大酒樓,
擦過這座擁有四層樓的「大」酒樓,
與那片垂直地懸掛在外牆, 寫著「龍門大酒樓」的霓虹招牌,
還有懸掛在大門口的那些串串紅燈和大小波燈籠。

也很喜歡走進這裡的小街窄巷、走上斜路山坡,
可以發現到售賣有趣特色小禮品的商店、經過歲月洗禮的舊店鋪、仍然鋪著綠色細磚作地板的玩具店、裝修與味道都跟數十年沒有變的麵包鋪、坐著數個長期熟客的茶餐廳、在山岥一角的綠色鐵皮大牌檔、坐落在街旁的汽車維修五金工程小鋪、隠藏小街的一些收集費紙費鐵的店鋪(不是寫錯, 而是這些人棄又有人取的東西真的有不同收費有其價值),

還有….
很喜歡走過那莊士敦道的大押, 除了可以欣賞那一條條寫上店名的大柱, 最特別的是大押旁那條又長大直的木樓梯; 還有大押旁那間售賣小鳥的小鋪, 可愛的是在車來人往的路上聽到牠們的叫聲, 印象深刻的是看到那些叔伯在在路旁和如麻雀般小的小店內把弄著手上的小鳥;

還有….
不能遺忘的是這條在我和我先生結婚前, 在這裡徘徊多次尋求靈感的喜帖街, 從街頭行到街尾, 看過數百款喜帖和小禮物; 也吃過街頭的魚湯粥和街尾的雲吞面;

還有….
這條有縱有橫、賣乾賣濕的露天市集太原街和交加街; 早上是很多上班一簇的必通之路買早餐醫肚之路、也是一班住在這區要預備午飯晚飯材料的婦女和女傭的首選市場(梅菜、眉豆、雞旦、臘肉、臘腸…..); 中午是一些吃過午飯的上班女士想買點日常用品(毛巾、內衣褲、拖鞋、長襪、短襪、頭夾….); 下午是一些買玩具文具的小男孩小女孩, 又或是一些退休人士在這兒看看古玉與檔主交換心得的好時候; 過時過節又有一班要預備過年糖果、小食、年花、攞設的人士擁擠在這條無不熱鬧、熙來攘往的市集內。

隨著城市的發展, 我們所熟悉的地方面貎, 逐步逐步地變遷; 看到灣仔的街頭巷尾、橫街小路的面貎, 在不知不覺間改變了, 而且陸陸續續會有大大小小的改變。 莊士敦道大押不見了 (因它已搬了過對側如記錯了, 請見諒並指教、 小鳥所在如麻雀般小的店鋪也不見了、 橫街五金工程小鋪不見了、 喜帖街不見了…不見了… 不見了。本人不是要在這裡討論城市的發展和保育, 也不是要徹底談論城市的規劃, 因實在未有很透徹的了解, 只是在初學的階段; 其實只是心有感亦有話想說及將所知道的分享。

隨著在灣仔道、交加街、皇后大道東的3座豪華住宅越來越接近入伙的日子, 交加街和太原街露天市集的命運就越來越危急 – 這個自從戰後已存在的露天市集要讓路給汽車了。 這個市集的命運原來是由十多年前的區議會內十多位區議所決定的, 原因是要改善環境和交通; 但諷刺的是連在這裡經營了數十年的小販檔主也不知道當時有這樣的決定。 知道這個聞名區內海外的市集將要在農曆新後搬遷及拆卸, 實在很不捨得(當中有很多原因不捨得, 包括看到這裡的人情味、守望相助的鄰里關係、小本經營的自給自足、商業城區中的緩衝….), 總之就是這份情意促使我們幾位友人在本星期初做了兩次研究訪問, 以了解這個市集的歷史、小販在這裡經營的經歷、了解不重開道路的可行性、遊客市民對這個市集的意見等。

綜合這兩天的訪問, 我們的結論是交加街和太原街這個露天市集絶對值得保留, 其保留價值如下:

(一) 市集的歷史價值
我們一共訪問了在交加街東和太原街南的小販檔主共47位, 當中在此處經營了有70年的有1位, 60多方年的有2位, 50多年的有9位, 40多年的有7位, 30多年的有10位, 20多年的也有位; 而平均經營年期是35.1年。 有部份的小販檔主已在這市集渡過了幾代的日子, 例如有檔口是由奶奶留下給她丈夫再留下來給她, 也有的在這裡經營了50多年的就是靠這一個小小牌檔, 養活了她和丈夫、兒女及孫兒們。這個城市裡的一個市集竟然能夠由戰生存到現在, 見証著一眾香港人在五六十年代的奮鬥史, 若果就此拆卸, 實在可惜。

(二) 維持社區經濟的價值
除了這是一個見証歷史的市集, 另一難能可貴的是這個市集的生命力。 在訪問中很多小販也認為這是一個很成功的市集, 是一個充滿生命力可以生存的市場。 在現實的社會中, 時間的流逝很容易會沖走眾多的事、人、或物, 無論這些曾經有多風光的, 又或會被自由經濟市場所淘汰。 但這個經歷了數十載的市集卻不被時間沖走也不被現實的經濟市場淘汰, 小販仍能自力更生, 雖算不上富裕, 但也能自給自足。
有的年老小販檔主表示, 她的中年兒子是跟她一起經營花檔的, 她的兒子協助她凌晨三時到旺角取花, 安排處理花朿和收鋪等, 花檔是她和兒子努力經營, 自給自足, 養活了她、兒子和孫兒。 若是因重開道路, 便因捱不過每月5000多元租金, 還有額外的冷氣費和管理費雜費等, 唯有要結束經營了, 她亦擔心假若低學歷的中年兒子找不到工作或不夠條件找到足夠薪金時, 便要申請綜援。這個城市裡的一個市集能夠成為年老一代和低學識一群, 自給自足自力更生的地方, 若果就此拆卸再被迫搬遷, 實在影響了生計和社區經濟的維持。

(三) 有機兼富本土特色旅遊景點的價值
這個歷史悠久、維持社區經濟的市集的另一價值是其在世界的知名度。 小販形容這是一個成功的市集不是不無原因的, 原來一直都有很多外國雜誌在這兒拍攝, 介紹本地特色和本地人的起居生活。 由於是乾濕貨並存, 可以看到本地人的衣食住行, 包括有由嬰兒到老人的衣服鞋襪毛巾、有可作早午晚三餐的腸粉白粥雲吞面蔬果臘味咸旦梅菜、也有過時過過節用的香燭糖果揮春燈籠年花; 總之鑽入這個市集也或多或少能鑽進香港人的生活中。 受訪的小販稱曾有來自美國、澳洲、日本、歐洲等地的雜誌到來拍攝, 又說最近也有來自韓國的攝製隊在這兒取景拍劇, 更有手持著宣傳的遊客特地到此購物。 最後他形容這兩條街的小檔, 建立得來不易的, 而且是在香港島最大, 也是唯一有乾濕貨售賣的露天市集。 這個露天市集能成為世界聞名, 真的不是一朝一夕能成事; 若果就這樣因要重開道路而被摌平, 實在是一個得不償失的大損失。

以上只是綜合了的一些值得保留交加街東和太原街南露天市集的部份意見。 當然我們也要考慮政府所提出要拆卸這兒的原因 (1)環境 (2)交通 (3)當時區議會己通過 (4)已建好新街市等。 但本人回想上次在山頂由於挖掘了前港督的一所別墅的石級及磚塊, 令山頂公園工程立即停工, 因為要重視這些文物價值; 在這邊箱, 本人也邀請民政事務局局長協助將搬遷拆卸交加街東和太原街露天市集的工程暫緩, 以商討可行的交通解決方法, 改善環境方法, 及如何處理新的街市, 不只靠賴區議會的意見, 集思廣益; 以致不會將一個世界聞名維持社區經濟富有歷史意義和價值的露天市集就此消滅, 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大家可以以一人一信形式, 將你們對保留此露天市集的意見電郵給民政局[email protected], 運輸署 [email protected] 及香港旅遊發展局 [email protected] .


相片是攝於06年9月早上8時許老檔販開鋪 (在那裡賣香燭已5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