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挽救西九龍規劃災難──從文藝區開始﹝附意見書﹞

westkowloon
轉個新角度看西九龍填海區,香港規劃問題的縮影。

由社區文化關注及本土行動成員撰寫的西九規劃意見書

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諮詢文件明天捲土重來。據說,政府為免再蒙上「以文化包裝地產」的「不白之冤」,將致力把討論導向如何發展更好的文化硬件和軟件,一批文化精英也會出來警告:「西九發展、刻不容緩」。豪宅地產項目當然沒有消失,只是隱身為「融資方法」,盡量不去搶博物館和劇院的風頭。

在一班藝壇名人磨拳擦掌,準備和地產商瓜分四十公頃土地之際,我想提出一個遙遠的問題:西九龍這片海,當初到底為誰而填?新填地南面那塊臨海地,是否從一開始就定為高檔的文化藝術區?

西九龍填海區面積達三百三十四公頃,相當於九龍半島的三分一,當中一百二十公頃用來興建西九龍快速公路,連接赤臘角機場。填海為了修新路,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另一個原因則已經多年沒人提及──西九龍填海,是為了配合舊區﹝佐敦、油麻地、旺角、大角咀等﹞的大規模市區重建,將舊區部分人口「疏散」到新區,從而整體降低都會區的密度,改善市民的生活環境。

這個講法源於一九九一經行政局批准、用以指導香港及九龍都會區規劃方向的《都會計劃》﹝Metroplan﹞。之後無論是城市規劃委員會通過的西南九龍分區計劃大綱圖﹝一九九二年制訂﹞,或者是規劃署做的《西九龍發展綱領》﹝一九九四年﹞,都一脈相承地提出西九龍填海區是要「補足大部分鄰近舊區遊憩用地的不足」,以及預留位置興建房屋來安置受重建影響的居民。政府於一九九五年九月發表的《香港的未來面貌──海港填海計劃在香港日後發展所擔當的角色概覽》說得更清楚: 「這些填海區﹝包括港島及九龍多處地方﹞可容納的人口約為55萬,其中大部分為擠逼的都會區的受安置居民。 」﹝頁84﹞如今被一眾大型藝團虎視眈眈的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當年一直規劃為一個總面積21.73公頃﹝比維多利亞公園大﹞的大公園,讓舊區居民有一個從未有過的大空間透透氣。

簡單來說,填海區的發展跟舊區重建理應「密不可分」。西九龍填海在香港政府口中,是重新規劃都會區的承諾,在舊區居民心中,則是生活空間增加的盼望。他們結果盼到什麼呢?他們發現政府的市區重建工作,根本沒有改善生活或者降低密度,相反是為地產商謀靚地,興建比原來龐大數倍的巨型樓宇﹝朗豪坊和「窩八」是兩個突出例子﹞;再加上私人發展商的單幢式重建,整個九龍市區的樓宇密度比十幾年前更高。

他們又發現,與舊區「密不可分」的新填海區,建起了一圈又一圈「入場費」六千元一平方呎的摩天住宅﹝至今賣地金額已達589億,預料賣光所有地皮後,總額會超過 1000億﹞,目標人口也在十多年間增加一倍多至二十三萬。有資格「疏散」進去的人,更多是來自港島區的專業人士。新填海區與舊區之間,橫亙着一條又一條大馬路,那些冷清清的街道和天橋,排斥着所有不是搭機鐵或不在室內商場消費的市民。

兩個割裂的區域、兩個密度同時增加的區域,與《都會計劃》所承諾的剛剛相反。這,就是西九龍的規劃災難。

輿論很快又會在政府的指揮棒下,大談西九如何帶領香港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文化名城」。但我們以為,發展西九文娛藝術區根本不是文化問題,反而應被視為彌補對舊區居民虧欠的最後機會。他們的海被填了、景觀沒了、環境逼了、空氣差了,剩下最後這片土地,不蓋豪宅,還大家一個正正經經的大公園和不同階層共享的文藝區,可以嗎?

規劃西九,從舊區出發。

連結:
還港於民2.0特刊──西九龍文娛藝術區
還港於民2.0西九龍特輯──前言
豪宅區容得下什麼 容不下什麼?
還港於民2.0西九龍特輯------靠山吃山,靠海食海

關注西九 保衛香港專題﹝二零零五年六月前文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