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拜見三位劇作大師〉之一

去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哈洛.品特(Harold Pinter),短短一年內又奪得另外兩個歐洲文學大獎——卡夫卡文學獎及 Wilfred Owen 詩歌獎,值得我們好好回顧這個於1960年代已憑 《 看守人 》 (Caretaker)、《 啞侍應 》 (Dumb Waiter) 等劇作登上大師之位的英國當代劇作家。品特的作品敘事層面隱晦,有時連主要人物的關係也不太明確,但透過人物對歷史和回憶的描寫、對話中看似無關痛癢的衝突,以及近乎標籤式的 「停頓」,使作品的意義直接進入深層的結構,凸顯了現代人充滿抑壓和張力的內在世界。

品特的語言精鍊、具音樂特性,從詩般的文字的準確度、重複和停頓的節奏感產生出意想不到的戲劇效果,這是使他在 「荒誕劇場」 一眾劇作家中最常被拿來與貝克特 (Samuel Beckett) 相提並論的原因之一。湊巧 4 月份在藝穗會分別有紀念貝克特百歲誕辰的節目,也上演品特的近作 《 灰飛煙滅 》 (Ashes to Ashes),讓歐洲當代經典的愛好者可以盡情浸淫在現實以外的荒誕世界。

品特雖著名,但演繹其作品的劇場不多,文本隱澀是其一,對導和演的挑戰是其二。《 灰飛煙滅 》 是品特1996 年在倫敦首演的作品,一男一女由一些疑幻似真的記憶 (由一個不明的第三者開始),引起兩人之間的微妙矛盾和內在精神的呈現,再伸延至關於群眾的悲劇遭遇和戰爭的議題。內容中涉及的意象,相信與品特自稱的靈感來源——希特拉的建築師的傳記——不無關係,也與品特近年逐漸明顯的反戰和政治意向合,是個引人入勝的豐富文本。這次演出由李鎮洲執導、強調形體和意象的進劇場主演,不知道將會是怎樣的一個面貌?劇作本身和創作組合都叫人拭目以待。

(節錄自四月十四日《香港經濟日報--閱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