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保護自然——《天地變何處安心》書評

網上讀到這則新聞「調查指氣候變化首次成為港人最關注問題」,乍看之下以為香港走在環保最前線,大家開始關心氣候變化多於經濟變化。但再細心看,這則新聞出現於財經版,調查機構是匯豐銀行,內容最後提到「氣候業務」,原來一切都沒變,繼續是概念滑轉的炒作。

然而,即使港人真是關心氣候變化,大家的着眼點到底是什麼呢?是氣候變化所引致的經濟效果?是溫度變化所帶來的潮流動態?是地理變化所增減的旅遊活動?以上這些或者太冷漠,可能較多人關心的是氣候變化下的人類前途,生活改變和病菌傳播等等,這樣關心自己安危的想法似乎較合情合理。但只着眼於「人類」的「環境保護」是否真的稱得上「環保」呢?還是只不過是「人類環境」的「保護」呢?而這,又行得通嗎?

這些反思是剛讀完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所寫的《天地變何處安心》的一記當頭棒喝。近年來社會各方面的環保活動,表面上如何解釋為「綠化」、「低碳」、「減排」、「可再生」等等看似維持生態平衡的主題,但潛台詞其實都是以保護「人類」為出發點的構思,所針對的可能是「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多於「地球」的可持續性。植樹不是因為重視樹木的自然地位,而是因為我們需要樹木所提供的種種效益,保護海豚也並不一定因為知道牠對食物鍊的影響,只是因為我們覺得牠比較可愛,應該保護,卻還有其他大量更瀕危的生物我們則不肖一顧。總之一切都是為了打造更適合人類生活,或更符合人類喜好的生存環境。

當然,你可以說因為這些宣傳活動的受眾是人類,那以人為中心會較具壓迫感也更易收效,這是出於市場推廣的考慮,但這種以快而準為先的推廣方式往往令人忽略事情的其他方面,尤其是背後更複雜的真相。你也可以說保護某些較為可愛友善的物種是出於愛,然後抱持弱肉強食也是出於自然的心態繼續大杯酒大塊肉,但難道這中間真的沒有矛盾?這種以人類作為中心的環保活動真的就可拯救地球?

在《天地變何處安心》一書中,林超英就精簡地解釋了自然的生態平衡,尤其重要是將「人類」以不卑不亢的科學角度歸入「自然」當中,將「人類」看成是自然界中的一部份,與其他物種平等看待。例如首先將人類自以為是食物鍊頂部的想法打破,提醒我們細菌和寄生蟲等時刻都在侵襲我們,相對來說人類處在它們的食物煉下層,所以一切根本是一個互為因果的循環,誰也不能當家作主。進而解釋物種與環境的互動關係,不是單向的物競天擇,而又是互相平衡,於是物種多樣化其實對氣候變化等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再繼續用不少篇幅解釋千百萬年來環境對人類發展的影響,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等等,帶出一種「天人合一」的世界觀。最後再嘗試指出一道更有希望,稱為「有秩序文明退卻」的前進模式以改正人類盲目「發展」「消費」所種下的禍害。

綜觀全書,作者以更符合萬物自然的角度去觀看氣候變化等問題,擴闊讀者的視野,明白保護「環境」(Environment) 其實是不足夠的,要保護的是「自然」(Nature) 。也因此只關心人類未來的環保工作也不夠全面,只保護某些物種的偏好也有問題,我們是要將整個生態系統當作是一個整體來保護。我們不但要放下過份自大狂妄,濫用地球資源的生活習慣,更加要有尊重其他物種的心態,那怕是看不見的微生物,因為在自然界的運作中,大家其實都是平等而渺小的。

說起來真有點宗教味道,而這也是此書別具特色的地方。這本書的內容說深入可能比不上其他談氣候變化的科學報告,也未必有很新鮮的科研理論,但就是難得的將這些題材,特別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說得淺白易明,混合着東方的哲學思想,夾雜作者的人文關懷,讀起來有血有肉,感受更深。

真的,我們須要好好保護自然,是你我他牠它之間的千絲萬縷。